第555章:不受待见的工具人_家祖左宗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55章:不受待见的工具人

第(2/3)页

也同样是样子货,尽管散布略好,但投送量同样糟糕。

  至于奥匈帝国的三联装火炮就更是离谱,扬弹机只能装两门炮,实际效率还不如双联装。

  而且,更重要的是,中英关系远不如中日关系,和德国的合作可能比英国人还多。

  而同样的问题也在国防军这里出现,首先,尽管14英寸舰炮是维克斯的产品,但由于英国人不愿意给全套技术,因此最终并未使用英国的丝紧技术,而是使用了德国的层紧技术,从长远来看自然是有利的,毕竟符合时代进步趋势,但这其中的一系列问题在当年却造成了炮管质量下降的问题。

  国防军的14英寸舰炮质量与美军不相上下,同样是最烂的存在,炮塔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因而当年的12门炮的作战效率恐怕还不如8门炮的金刚。

  哪怕到现在,就单论火力,即便多一门火炮,29节型的火炮实战表现相较于金刚还是有所不如的。

  只能说,必要的时候,拿出来顶一下还是行的,反正绝大多数时候对付的也不是战列舰,把防空伞撑开就够了。

  而防空火力自然就没得说了,舰上共装有8座双联装130mm高平两用炮,16座双联装40mm高射炮,8座四联装20mm高射炮,14座单装20mm高射炮,共计有16门130mm高射炮、32门40mm高射炮、46门20mm高射炮。

  其中,双联装博福斯的布置都留足了空间,等可靠的四联装底座出来之后,即可换上四联装博福斯高射炮。

  除了炮塔,部分次要区域的构件也直接采用老舰的部件,当然,由于早期装甲的质量问题,主装甲带和水平装甲还是用的新装甲。

  该舰的作用就是伴随航母舰队提供机动阶段的防御,舰队决战不是首要任务,因此主装甲带采用了19°220mm倾斜装甲的配置。

  由于美国那票铁王八大概率不会出动,主装甲带也就看看好了,带嘤传家宝带绿弹轻松打穿,新炮和16英寸炮也不必多说,但对于英美的203mm舰炮来说,那显然是没办法打穿的。

  另外,她的水平防御很好,主要部分包括两层防护甲板,总厚度在125mm至175mm之间,轮机舱和弹药库还有一层防护穹甲,如此,核心舱的防护可以达到恐怖的215mm,2000磅穿甲航弹也未必能开的了洞。

  同时,这道穹甲也能够保证,万一真的跟战列舰交火了,不至于随便被击破核心区,当场变成烟花。

  船体建造中放弃铆接,选择焊接——都这样了,焊接再差也不会被重巡踹开线,铆接再好,还是被敌人的战列舰开壳,所以,只要不散架,焊接在任务需求上有充分的冗余。

  由于要伴随舰队在大洋作战,续航能力也十分可观,虽然没有北卡那么变态,但15节巡航下依然可以达到10000海里,完全可以满足需求。

  焊接本来就省时间,更换炮塔也很快,只需要50~60天的工期,可以很好的节约时间。

  当然,这对于中国来说其实不重要,中国不存在英国那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