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不受待见的工具人_家祖左宗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55章:不受待见的工具人

第(3/3)页

种舰炮难产的问题,也不存在德法等国的船坞数量不足的问题,230m及以上的能够建造战舰的船坞和船台有20座,比英国人还多五座。

  但没有必要的投入可以直接放弃,毕竟生产主力舰炮塔依然是相当费时费力的。

  虽然战时的货币存在失真,但对于人力和时间的浪费是不可忍受的,工时就是战时货币,是衡量武器装备的第一单位。

  以货币为衡量单位,29节型只相当于1.1艘杭州级重型巡洋舰,KGV相当于3.36艘伦敦级,北卡相当于1.92艘巴尔的摩级;而按国民生产总值占比来算,KGV为0.12,北卡为0.058,29节型为0.063。

  价格的低廉是多方面的结果,首先是昂贵的炮塔系统被基本省去,只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电气联络改造,并为其配置新的火控系统即可;

  其次动力系统也很便宜,12座锅炉和4座蒸汽轮机出力12万匹马力,锅炉采用通用大型锅炉,轮机采用徐州级轻巡洋舰同款轮机,而头两舰还可以直接使用广东级战列巡洋舰拆下来的轮机,只需要提供锅炉即可;

  至于船体的建造,对于中国来说显然更便宜,而且还能培养一批焊工,四艘战列舰练出来的焊工技术绝对可以,也是一举两得。

  而其上最关键也相对来说最昂贵(现造价:常规造价预算)的是舰上的航电系统——

  相比于看起来更强大的“黑龙江”号等二十年代的战列舰,29节型毕竟是三十年代后期的战列舰,设计之初便考虑了舰上的电力系统配置。

  29节型战列舰配备有4台1100干瓦发电机和2台250干瓦应急发电机,常态发电能力为4400干瓦,相当于“黑龙江”号和“安徽”号的两倍,这意味着舰上可以安装远比后者更多的电气设备,加装雷达等设备也更加容易。

  整体来说,价格优势并不是最重要的,更少的工时和工期才是最关键的,29节型首舰“绥远”号,1938年7月开工,1940年2月下水,1940年12月就完工入役了,全程只用两年多的时间,速度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作为旧物利用的战时应急战列舰无疑是成功的。

  另外,开战以来,重型巡洋舰数量太少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国防军,在实战中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比方说,敌人派出了一支由重巡领头的分遣舰队,那么己方至少要派出同等级或更高等级的力量前往应对,否则就存在着相当的风险。

  然而,在大战爆发时,国防军仅有10艘重巡,在西起印度、南及澳洲、东达东太平洋的广袤战线上根本就不够用。

  而战列舰数量也相当稀少,低速战列舰的出动率悲观,中速战列舰则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如果对面不出动战列舰,效费比过低。

  有了这几艘高速战舰后,无论是快速部署主力舰,还是加入航母舰队解放重巡,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吧,这种东西对于实际操作的官兵来说,显然不算是什么好事,恶评如潮早已是左念微预料中的事情了。.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