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6章:突击炮
第(2/3)页
且要足够廉价,便于部署和使用。
在历史上,曼施坦因提出研发突击炮来直接支援步兵,他认为履带式突击炮能够显著提升步兵部队的推进效率。
结合实战经验,德国人在波兰战役以后推出了著名的“三突子”,即使用三号坦克的底盘,安装固定的封闭战斗舱,搭载75mm短身管炮。
不过坦克底盘毕竟是坦克底盘,价格不菲,不过,虽然履带式底盘相对来说要昂贵许多,制造工时也更长,但能够承受榴弹炮、加农炮开火时的冲击,所以自行火炮基本都是履带式底盘。
但这与陆军目前的预期并不相同,陆军想要的是一型廉价的步兵支援车辆或者侦察车辆,所以陆军向兵工署递交的报告中指出,希望研发一款廉价的轮式自行火炮,搭载步兵炮或者机炮,用于步兵团的直瞄火力支援。
在陆军理想中,这种自行火炮应当完全替代步兵团属的105mm步兵炮,最好能把75mm步兵炮也一并送走,提供及时的强大的火力支援。
换言之,即便是一比一替换,一个步兵团也得配个六辆,真要是履带式的,那换装的代价得上天。
不过,虽然履带式车辆成本高、工时多,而且维护保障困难,但是通过性强大,这方面轮子可比不了履带,中国周围又不像欧洲那边的大平原,咱们的战场可都是崎岖不平的烂地,轮式装甲车的机动效果到底怎样,一部分人还是表示怀疑的。
但陆军觉得通过性可以通过设计改善,问题不大,对于这种武器来说,产量和造价更重要些。
既然如此,兵工署也只好这么下去了,接下来,陆军开始提要求了:
第一,布局应为4×4或6×6;
第二,最大行程不低于300千米(公路);
第三,炮塔须可兼容两种火力配置,一门105mm步兵炮(或者75mm山炮)或一门20mm机炮;
第四,正面装甲和侧面装甲均能抵御大口径机枪弹;
最后,采购价不能高于8000圆。
这个性能倒也罢了,还不算是过分,让兵工署难绷的还是造价,八千圆,这个价给的实在是太低了,一门105mm步兵炮都要TM六七千,一辆车才给八千,不干了。
最后,陆军只好将价格放宽到九千圆,而海军在此时也正好过来插了一脚。
海军就要大方多了,主要是规模小,用的少,因此海军希望基于三三式坦克的地盘设计一款通过性能好的款式,主要用于侦察使用,价格也抬到了一万二,相比于造价一万五千多的三三式轻型坦克,这个“经费”确实是宽裕。
而在历时一年多的时间,各家公司最终还是拿出了自己的设计,而过了初筛的还是经验老道的腾骧公司的产品。
而这最后的设计反倒是与法国人的潘哈德有了那么一些共通之处。
这辆试制1936年式轮式火力车长4.75米,宽2.3米,全重7.5吨,采用四轮布局,车体中部和前部有两个辅助轮,辅助越野。
该车在车体正面布置了30°倾角的13mm倾斜装甲,车体侧面、尾部和底部则为7~1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