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39章:改变世界的一步
第(1/3)页
空军和海航的几名代表并未在巴黎久留,很快便赶赴利摩日考察GR公司的生产情况。
来到工厂之后,更细节的内容也展现在面前。
14R发动机的鳍片也颇有亮点,密度比国产的发动机高出一大截,缸头散热片间距5mm,缸体散热片间距4mm,整缸面积为每缸1.92平方米,单位密度为0.695平方米/升,相比之下,鹤二式的面积仅有1.03平方米,单位密度则为0.457。
在现阶段,缸头散热鳍片大多采用砂模铸造工艺,这种技术相对简单,但缺点是鳍片密度上限较低。要提高鳍片密度,就要选择锻造鳍片,最早应用锻造鳍片的还是“木星”发动机,但这种技术难度实在是太高了,现如今只有英国人掌握,而美国得益于先进的机床工艺,也有一定的技术储备。
不过,由于英国主要选用液冷发动机,因此战争中只有美国人用的多,在战争中后期,从R2800C系列开始,美国开始应用锻造技术,仅普惠一架公司便生产了100多万个锻造缸头,产能不可谓不恐怖。
然而,可惜的是,GR公司取得如此成功的原因还是引进了美国的机床,而如今只能看德国人是否能够研制出高性能的机床,且愿意出售,但这一概率并不高,历史上德国的BMW 801D的密度更低,只有0.522,且如今德国人的重心放在液冷发动机上,恐怕还是只能靠自己。
同时,一些缺点也浮出水面,比如其滑油系统相当平庸,跟鹤二式是一个水平,但也证明其潜力足够,虞世科认为,只要为其换上一个更好的滑油泵,上1800马力肯定不是问题。
火花塞的水平也一般,但也算是不错的了,火花塞这玩意儿,法国落后英国2年,中国再落后法国1年,而历史上的日本还要落后如今的中国2~3年,整个二战的主力都是1936年在瑞典世博会上引进的产品。
不过,在这种高精尖技术上,也实在是无能为力,倒是德国表现不错,如今不缺稀有金属和贵金属了,航空发展也相对可观,也不至于望尘莫及了。
但相比于上面的,让众人最担心的其实还是上面的单凸轮盘设计,这个显然是对前有产品进行改良设计的结果,只是妥协性的,中英德美等国研制的下一代发动机大多抛弃了这种设计。
不过,14R在生产方面的优势很明显,仅需2100个工时,相当于德国同类发动机的一半,日本同类发动机的三分之一,跟英国差不多,虽然工时这个东西也要受生产国的生产力限制,但其结构简单的特性还是可见一斑。
除了发动机本身,油料也十分关键。
通过更详细的了解,众人得知14R发动机目前使用的是法国航空标准AF D型汽油或AF C型汽油,使用D型时14R可以完全工作,而使用C型,则不能2600rpm对应1180mmHg进气压的加力档,最大动力也就会下降到1330马力。
AF D型汽油据法国人称,是一种100号汽油,因此这也立即勾起了众人的兴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