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顽固不化_大明小学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一十二章 顽固不化

第(2/3)页

,随口一说的!你秦德威犯得上抠字眼,穷追猛打的较真吗?

  嘉靖皇帝又烦躁起来了,恨恨的说:“这样过去未有的情况,怎么又让朕遇上了!”

  前面几代皇帝无论什么样,局势总体上都是平平稳稳的!可为什么轮到他朱厚熜来做皇帝时,从北方到东海,各种新状况层出不穷?

  秦德威就劝道:“陛下勿虑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看似是各种患事,说不定反而是转机。

  为了应对新局势,朝廷不可因循守旧,臣建议在文渊阁设军机处......”

  嘉靖皇帝打断了秦德威的话,“你先说如何应对北虏!”

  秦德威答道:“平定北虏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乃是个长期过程,五年、十年、二十年皆有可能。

  而且,这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性的过程,绝非一两次冒险行动就能一劳永逸。

  夏言提议复套,在眼下这个阶段,就属于军事冒险,宛如赌徒上赌桌,十赌九输。”

  夏首辅:“......”

  刚才是严嵩,现在又轮到自己了?

  嘉靖皇帝只想要见效快,快刀斩乱麻的解决问题,听到秦德威这个口气就不太喜欢。

  但暂时还是忍耐着,毕竟目前看起来,只有秦德威像是靠谱,只能听秦德威哔哔了。

  “若想平定北虏,其实打的不只是军事仗,还是政治仗、经济仗,甚至目前政治仗、经济仗的优先度反而更高。”

  秦德威说到这里,有意停顿了一下。

  但可惜在场人里,没人问他什么叫政治仗,什么叫经济仗,都在瞪着他。

  秦德威只能继续说单口的,“政治仗就是对人心向背的争夺,我认为可以采取几个措施。

  第一,流落北虏的汉人,只要肯回归就全部赦免,严禁边军杀回流汉人冒功!

  无论如何,中原也比大漠舒适,只要有条件,大部分汉人自然愿意回来。

  第二,在边境招徕北虏胡人,发放生活用资,给与地方牧马。但只接收逃亡过来的穷苦胡人,不接收北虏里的头领贵人。

  彼辈在塞北生计艰难,饱受上人压榨,朝不保夕。但到大明后衣食安稳,必然对大明效忠,稍加利用便可有大用。

  第三,提振边镇军民士气,增强其守土意志!”

  秦德威说的所谓“政治仗”几点,在场人都都觉得第三点最重要,但偏偏秦德威说得最简单,就那么一句话。

  嘉靖皇帝终于还是忍不住问出来了:“如何提升边镇军民士气?”

  “当年祖宗创立卫所屯田制,本意是让军户有田可种,正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但情况远不是如此。

  军户本身不但要上缴子粒,还要承担大量力差,未必愿意将屯田视为恒产!

  尤其可恶的是,这些赋税、差役制度渐渐成为卫所各官霸占屯田,驱逐军户为自己牟利的工具!

  长此以往,边镇军户不堪重负,岂能不逃亡,又哪来的士气守边抗虏?”

  夏首辅说了句:“朝廷自会定期派遣官员清查屯田。”

  秦德威想也不想的说:“那也是治标不治本,边镇军民士气低落,没有积极性与北虏力战到底。”

  夏首辅回应说:“那又能如何提振士气?”

  秦德威没再与夏言说话,对嘉靖皇帝奏道:“不知陛下有无魄力,做一件千古未有之善政?”

  “千古未有”这几个字,让嘉靖皇帝很有兴趣。

  秦德威答道:“永久免去边镇军户所有负担,包括钱粮和赋役!军户屯田一切所得归自己所有!”

  这个提议让君臣所有人都很震惊,无数问题一下子涌进心头。

  如果不交税不服役,那还是大明的臣民吗?

  失去了军户上缴的钱粮,那么弥补缺口的钱粮从哪里来?

  如果都不服役,边军的兵源又从何而来?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不知道要牵扯到多少方面,只怕要对边镇进行全方位的改制。

  众人都有很多想不明白之处,需要秦德威深入讲解。

  秦德威趁机又塞私货说:“陛下若有意推行,不如在文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