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至尊位_人道永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一章 至尊位

第(1/3)页

月上树梢,长宁宫偏殿内仍灯火通明。

        陈胜还端坐在宽大的王案后,批阅着积压的奏章。

        大汉的摊子已经彻底铺开,但政体还处于战时的临时政府状态,机构缺失、职能缺失,以至于上呈王案的奏章也是泥沙俱下,大到军队驻地防区规划,小到县令佐官的任命文件,都会出现在王案上。

        陈胜倒没有觉得一县县令佐官的任命是小事,不配他关注。

        而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终归是有限的,他在这些琐碎的小事中分散的时间和精力越多,投入那些大事中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少。

        当下的九州,就像一片刚刚经历了大火的残垣断壁,只做一个缝缝补补的修补匠,是修不好这片残垣断壁的。

        他必须得做总设计师、总工程师,才能重新建立起一片更加坚固、更加高大,防火防震还防盗的高楼广厦!

        陈胜觉得,或许是时候推行“三省六部制”与官员“九品十八阶”这两套政治制度了。

        以前不推行,是因为以前大汉的主要任务是平定乱世、收复山河,内部必须上下一心、团结一致。

        太早的分权、细化职权,极有可能会对他对外用兵造成掣肘,他冒不起这个险。

        眼下大汉一统九州在即,外部压力暂时减轻,现在推行三省六部制,有望在统一之战结束后,平稳的过渡到以民生为主、对外征战为辅的新阶段。

        而且陈胜自己判断,九州统一之战结束后,像以前那种动辄发数十万大军、战火连绵数州之地的大兵团作战,会越来越少。

        战争会逐步转变兵力少而精、战争烈度却不降反升的局部冲突。

        支撑他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他亲身经历过的搏浪军对百越人的作战。

        百越的战斗力不及犬戎,这是九州公认的。

        但不如犬戎的百越人,却能在不占先机的局势下,与搏浪军打出二比一的战损!

        百越人一。

        搏浪军二。

        那可是搏浪军!

        别看大汉现在对外吹嘘“带甲之士百万”的牛皮吹得震天响。

        陈胜心头依然跟明镜一样。

        论兵力,算上新近归降的三十万青州军以及二十万益州军,大汉的总兵力,的确已经到了一个夸张到必须要裁军的地步。

        搏浪军三十万兵、红衣军三十万兵、虎贲军三十万兵、青州军三十万兵、益州军二十万兵,两大独立师外加卫戍师、各州郡地方保安团凑一起,林林总总的还能再凑出十五万兵……拢共一百五十五万!

        相比姬周鼎盛时期全国两百多万兵,大汉只缺幽州军那五十万兵了。

        但这一百五十五万汉军之中,除去搏浪军之外,能堪大用的依然只有红衣军那三十万兵,虎贲军都还差了几分火候。

        至于宋义那三十万青州军以及刘邦那二十万益州军……真不是陈胜看不起他们,而是这五十万兵马当前的整体素质,的确是连做屯田兵都嫌他们不能令行禁止。

        要不然陈胜也不会下令,令三十万青州兵先在青州接受整训之后,再分批分散到大汉各州郡开展建设工作,他担忧的就是这些像土匪多过于像官兵的青州兵,把他好不容易才建设起来大汉,又给搅得稀巴烂。

        可即便是最能打的红衣军,在不占先机的局势下与搏浪军开战,也顶多能打出三比二的战损。

        搏浪军二。

        红衣军三。

        陈胜既指挥过红衣军、也指挥过搏浪军,这一点再没有人比他更具备发言权。

        连红衣军都如此艰难,其他兵团自然更加不堪一击。

        一旦犬戎人和百越人突破幽州军与搏浪军的防线,将这样的百万大军派遣上去,又能济得了什么事?只能是徒增伤亡!

        须知战略战术再高明,终究都是需要士卒去执行的,战斗力相差太过巨大,你纵然苦心孤诣的设计出十面埋伏之计又能如何?

        敌人一个冲锋,就能撕开你的包围,两个回合,就能反过来包围你……

        所以提高军队战斗力,应对未来烈度越来越高的战争形势,将是势在必行之事!

        那如何才能提高军队战斗力?

        无外乎内外兼修!

        内修武道,布武天下、提高单兵战斗力,进而增强战阵的战斗力。

        外修装备,扶持军工、锻造更加精良的兵甲列装全军,以及大规模的列装火器。

        而这两点,都需要一个强力的政府作支撑。

        论行政效力,三省六部制与九品十八阶,毫无疑问是远远领先于三公九卿制的。

        ‘时间就定在九鼎入城之时吧,那是个不错的机会。’

        陈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