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之罗网我之陷阱_乾隆四十八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之罗网我之陷阱

第(3/3)页

0.49米,非常便于隐藏,而且火力凶猛,穿透力足够,实在是出门旅行、搞秘密行动的必备利器。

  不光是情报局,如今北海军特战营的主武器也是它。毕竟在丛林里拿着制式步枪不利于快速出枪,只不过人家用的是加装了红点瞄准镜的改进型号,有的还配备了一个30毫米的消音榴弹发射器。

  此时在天风阁的一楼,对远处爆炸声毫无察觉的袁枚一家七口都挤了在东侧屋内,屋门虚掩;而袁府的几个仆人、厨子和三家佃户等一大帮人都挤在厅堂里,围着两个炭火盆取暖。此刻厅堂内除了木炭燃烧的噼啪声,所有人都是凝神静听,竖着耳朵听屋里的袁枚讲故事。

  “......眼看就要被俘,忽然天降一神兵,给他指了条逃生路。那武将果然逃出生天,于是对天叩头感谢,求问神将高姓大名,仙籍何处,发誓回家后定当每日焚香叩拜,香花净水供养。神将被其诚意所感,随即现身,自称乃是‘垛子神’。”

  此时就听屋内一女人打断道:“老爷,何为‘垛子神’?”

  另一个男声道:“阿母,就是射箭用的靶子。”

  女人诧异的“哦”了一声,语气听上去很奇怪还有这么一路神仙。这时就听袁枚操着沙哑的嗓音继续道:“武将虽是感激涕零,却有一事颇为不解,便问那神仙,不知下官何德何能,敢劳垛子尊神相救。”

  讲到这里,袁枚突然停下了,就在众人诧异时,他又慢悠悠的道:“垛子神说,某是专程来报答的,感汝平日里在教场从不曾伤我一箭。”

  屋内屋外众人愣了片刻,随即便一阵哄堂大笑,令原本压抑的气氛轻松了不少。

  高六庚习武多年,耳聪目明,站在二楼的楼梯口听的清清楚楚。忍俊不禁之余,心中也对袁枚泰然处之的心态很是佩服。然而当他下到一楼,厅堂内众人的笑声戛然而止。

  这货一身丛林冬迷彩,头上戴着钢盔,上身穿着战术马甲,左肩的位置倒挂着一把黑色手柄和刀鞘的匕首,右大腿外侧挂着把手枪,手里还拎着一把,看上去杀气腾腾。别说人了,佃户家的两条狗都不敢叫了,夹着尾巴缩在主人脚下瑟瑟发抖。

  正在大眼瞪小眼之际,就听“吱呀”一声门响,穿着鹤氅的袁枚拄着拐杖,在长子袁通的搀扶下走了出来。这老头中午叫花鸡也吃了,酒也喝了,还眯了一小觉。醒来后看到家人都是愁容满面,这才讲了个笑话逗大家开心。

  “仁兴贤侄,你这是?”

  “去山下转一圈。”

  高六庚之所以叫“六庚”,是因为他是庚寅年白虎日生人,而白虎在中国古代的另一种叫法就是“六庚”。《艺林伐山》上说,六庚为白兽,在上为客星,在下为害气。

  当年他捐了监生后,就请县里的教谕给自己起了个字。“仁兴”二字源自《晋中兴书》,里面说白虎者,仁兽也。虎而白色,缟身如雪,无杂毛,啸则风兴。

  袁通一脸忧虑的道:“仁兴兄,可是官兵来了?”

  高六庚知道藏着掖着也没用,于是点点头。为了让屋里的女眷都听见,便大声对众人嘱咐道:“各位一会若是听到枪响,切莫惊慌。鞑子官兵在我等眼里不过是土鸡瓦狗,定要让他们铩羽而归。”

  虽说上午打退了一次清军,让袁府众人知道了高六庚这些人神通广大,可听到官兵又来了,神色中还是难掩惊慌。那可是朝廷的官兵啊,光是江宁城里就有数千!而高六庚他们再厉害也只有十个人,就算浑身是铁又能出几颗钉?

  袁通随即又问道:“之前仁兴兄提及赵王派出了手下精锐和船队,不知何时能到?”

  高六庚对袁通使了个眼色,等后者跟着自己来到门外才低声道:“我方才已经和上司联系过,他们的船已经过了海州以东的五条沙,后半夜就能从如皋一带上岸,再有一日便可抵达。还有,赵王派出的舰队明早抵达花鸟岛,那里离长江口不过百余里。此事切勿声张,可悄悄告之令尊,使其安心。”

  袁通听的不住点头,面带兴奋的道:“仁兴兄放心,袁某晓得。”

  高六庚抬脚要走,突然停住又问道:“木炭可还够用?”

  袁通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哪会关心这个。反倒是屋内的几个仆人听到了,其中一人起身道:“之前上山匆忙,木炭就装了一袋子,如今尚有二十多斤。”

  这时就听厨子杨二道:“这点炭哪里够用。这么多人要吃饭,天这么冷还要取暖......”

  高六庚不等对方说完便打断道:“等会我让人从府内的库房那里多带些回来,总不能叫大伙挨冻不是?”

  说完他便转身朝山下快步而去。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