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四章 权衡利弊顾虑多_乾隆四十八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六十四章 权衡利弊顾虑多

第(3/3)页

机构。要是以后给手底下的文官都来这么四身冠服,这得花多少钱啊?虽然北海镇不缺银子,但也不能这么浪费啊。

        然而当段玉裁引用了两本儒家经典后,委员会的众人立刻就没咒念了,心中承认对方说的太特么有道理了!

        《礼记》上说:“冠者,礼之始也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

        《春秋左传正义》里也说了:“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好吧,大家折腾半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理由不就是嫌满清的官服太特么难看了么!什么顶戴花翎,尤其是帽子底下还留着根猪尾巴。难道咱们打下的江山,在冠服上还不如满清吗?

        在汪中等人看来,中山装的款式完全就是源自北海军军服。官兵穿它是为了打仗行军方便,谁也说不出什么;可让那些即将成为官员的读书人一天到晚都穿它,太不讲究了。

        没有宽袍大袖的冕服华章,别说不合乎古代中国人一直遵循的“礼”,更无法彰显华夏一统,四夷宾服之气势。到时候琉球、安南、李朝、岛国这帮人来朝觐一看,敢情中华衣冠改成了这个鸟样,背地里还不知道怎么笑话咱呢!

        万一哪天李朝或安南那帮人再抛出个“梁冠赤裳”是他们发明的说法.好么,另一边被人恶心还不够,到这边还得被人恶心一回,那也太糟心了!

        最后赵新拍板,决定采用折中方案,即朝服、祭服保留,公服常服合并为一套,官帽上的“展脚幞头”保留;同时皂靴取消,一律改为皮鞋。此外中山装也会作为常服保留,愿意穿的鼓励,一年发两套,再加一件羊毛大衣。

        有了一年的准备时间,在另一时空什么样的衣服做不出来?赵新的表弟下单时只说是为了拍戏,弄得服装厂老板直感叹,说这么用心的剧组可是不多见。

        “坐吧。”赵新点点头,示意了一下桌案对面的椅子。

        “谢殿下。”赵挺俊再度行礼,随即小心翼翼的迈着小四方步走到椅子跟前坐了,屁股只敢挨着一半,看上去很是拘谨。

        来之前黄承吉特意嘱咐过,见了赵王千万不要跪,躬身施礼便可;也不要说什么“恭请圣安”和“千岁万岁”之类的话。

        “官服穿着还合身?”

        赵挺俊听到赵新发问,连忙起身拱手道:“殿下连官服鞋帽等物都给臣等准备妥当,臣心中的感激之情实在无以言表。”

        “坐下说。”赵新面带微笑说着。

        “有件事先跟你说一下,坐下坐下。”赵新一看赵挺俊刚坐下又要站起来,哭笑不得的让他坐好,这才道:“官服回去后好好收着,以后在我这里做事,上班穿常服就行。宽袍大袖的不方便。”

        赵挺俊愣了一下,随即拱手称是。

        “瓯北公身体怎么样?最近有没有给你写信?”

        “父亲最近一次来信还是上个月,身体还算安好。臣兄长服侍左右,一日不敢懈怠。”

        听赵新提到父亲,赵挺俊只得再次站了起来回答。没辙,这年月规矩就是如此,但凡被问及父母老师等长辈,必须站起来说话。赵新看他来回起起坐坐,也不好意思再让他坐了。忒折腾!

        “你二哥叫赵廷伟?”

        “正是。臣兄弟共有五人,不过大哥早殇。为免母亲伤心,父亲重新给排了辈分。其实臣的两位兄长论才学远胜于臣,只是大哥要留在常州照顾母亲,二哥要时常服侍父亲左右,故而家父便派臣来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赵新呵呵一笑,说道:“你也不必谦虚。我听说你在安定书院读书的时候,每天能写小楷万字,无一错漏。瓯北公教子有方啊!”

        赵挺俊本以为和赵新的谈话很快就会结束,没想到对方跟他聊了差不多十分钟,这让他又是惶恐又是感动,不过回话还是打着十二分的小心。

        他之前曾听父亲赵翼私下感慨,眼前这位乃是远超本朝康乾的雄主。要知道翻遍史书,能以一隅荒芜偏僻之地为根基,仅用十年便能建立偌大基业,开疆拓土远超汉唐,恐怕也只有那位元太祖才能论的上。关键是这位还不是什么蛮夷,而是正经八百的汉人,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好好干。”

        赵新用三个字结束了和赵挺俊的谈话。之所以用这么长的时间,其实还是为了给赵翼面子。事实上他真正好奇的是接下来那个人。

        几分钟后,屋门被人从外面敲了两下,声音简短而有力。当得到赵新的回应后,门开了,一个同样穿着鸂鶒补服的人走了进来。

        (本章完)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