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决战西爪哇(一)_乾隆四十八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五十七章 决战西爪哇(一)

第(2/3)页

前线肯定不会太远,对方不可能呆在三十公里外的西朗来指挥战斗。

  中午拉皮尼出去时候,额鲁接到了指挥部发来的电报,也了解到凌晨发起的攻击行动取得了很大战果。从南北两翼突破敌军防线的北海军各部经过六个小时的穿插迂回,在距离巴城以西三十公里外的坦格朗地区围住了八千多敌军。指挥部电令他们务必查清兰加士勿洞的布防情况和VOC的兵力部署,不过额鲁更想找到荷兰人的指挥部,抓住那个总督。

  黄昏时分,拉皮尼带着五个人走了。特战营的临时驻地离兰加士勿洞有十几里,如果不出意外,他们今天夜里就能抵达VOC联军阵地的外围。

  与此同时,在坦格朗地区,北海军的对被围敌军的攻击仍在进行。为了锤炼仆从军们的作战技能,指挥部让仆从军的各营担任主攻部队,会安营、陆战营和两辆装甲车只在双方陷入胶着时才会出手。

  黄昏时分的西萨丹河两岸枪炮声轰鸣不断,双方交火最激烈的地方就是位于西萨丹河东岸的一座大型堡垒。

  一百年前,万丹苏丹国一位叛逃的土王带着手下寻求VOC庇护,后来又帮着击退了万丹苏丹国的进攻,于是便被封为坦格朗地区的摄政王。在这之后,时任巴达维亚总督派人对坦格朗的外围城墙重新修筑,用厚达6米的砖墙代替了竹墙,并设有多处炮台。由于当时的守军里包括了有三十名皮肤黝黑的望加锡人,所以这座城堡也被当地人称为“黑堡”。

  巴城丢失后,VOC咬牙掏钱扩建了这座城堡,增设了十几门大炮和两千名驻军,使其变得更加易守难攻。清晨北海军的进攻发起后,很多溃逃的士兵第一反应就是去黑堡,于是城内很快就变得人满为患。不过这样也使得城堡内的守军兵力极为充足,他们在宽阔的城墙上站了好几排,不停的轮番射击。

  从下午三点开始,仆从军配属的十几门12磅野战炮在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连番炮击后,被扩充到八米厚的城墙虽然变得坑坑洼洼,满是疮痍,但却屁事没有。相反从城堡炮台上的长管舰炮射出的炮弹,倒让进攻的仆从军有了伤亡。城内的VOC军队甚至还拆了两间房子,用木头做了两台小型投石机,将火药分成5磅重的药包,密封在陶罐里,然后插上导火索点燃后抛射出去,炸的城堡外火光腾腾,硝烟弥漫。

  VOC在东南亚的黑火药产量很高,从一百多年前就开始大规模生产,各个据点都有大量存货。木炭在任何地方都不是问题,硫黄在很多有火山的岛屿上都有,硝石只需要粪便和鸟粪发酵就能获得,炎热的气候使发酵过程变得更加容易,并且产品质量远高于欧洲生产的火药。另外爪哇岛遍布的河流,也为磨制火药粉的水力磨坊提供了便利。

  身处第一线率领仆从军的何喜文直到此时才明白,北海军的正规部队为什么每次作战都跟砍瓜切菜一样,纪律严明不说,武器上优势太大了!

  眼看天就快黑了,仆从军四个营的兵力还在西萨丹河东岸止步不前,他随即跟指挥部请示,在经过赵新同意后,两辆装甲车带着轰隆隆的声音来到了距离黑堡两公里远的位置。当两门30毫米炮开始喷吐烈焰,将黑堡上的各处炮台炸的火光迸射,城内的守军顿时感到世界末日降临,许多本地人甚至跪在地上对着卡利巴西清真寺的圆顶不停的祈祷,完全没了战斗意志。

  当厚重而且包着铁皮的城门仅用了两分钟就被炸塌后,两个排的仆从军发起了试探性进攻,谁知都到了城门前,城墙上也没人开枪。何喜文见状便命令两个营的仆从军冲进城内,结果就看到跪了一地的本地人。

  夜幕降临时分,何喜文进了城,那位坦格朗摄政王竟然带着自己的一群妻妾子女跪在宫殿门外,向他表示归顺,言谈间还表示想瞻仰一下北海军的“巨炮”。

  巨炮?何喜文心说就那小臂粗的炮管子,虽说威力很惊人,可怎么看也算不上“巨”啊。

  在之后的交谈里,他这才从翻译口中得知,原来在东南亚的文化中,火器被统称为“Bedil”,它们不光是一种武器,往往会被赋予神灵的意味,而大炮更是被视为拥有巨大超自然力量的象征。出于这个原因,很多苏丹都喜欢造大炮,而且越大越好;其中万丹苏丹国在十六世纪的时候,还从葡萄牙人那里搞到了一门180磅炮,光是炮弹就有81.6公斤重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