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造枪好比攀珠峰_乾隆四十八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六十九章 造枪好比攀珠峰

第(3/3)页

为期十年。

  如今德川幕府的内部也是风起云涌,老中首座松平定信和十一代将军德川家齐因为给亲爹加尊号之事,双方多年积蓄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

  幕府这几年搞的“宽政改革”,旨在通过紧缩措施实现稳健的财政。然而几年下来,既没能振兴日本农村经济,也因抑商政策而导致商人不满,喜欢奢华生活的海狗公方更是对此感到厌烦。

  如今海狗公方已经20岁,自觉胳膊粗了腿儿也壮了,对松平定信这个家伙愈发讨厌,于是打定主意要将其罢免。白河藩的家主要滚蛋了,继任老中首座的人选就落在了三河吉田藩的藩主松平信明头上。

  为了保证宽政改革的延续,获得将军樣支持,三十岁的松平信明只能答应曹鹏的条件,并将五十万两贷款中的一半送进海狗公方的私人金库,以满足对方不停娶妾室的开销。

  VOC的谈判代表此时已是呆若木鸡。他们其实知道这些年北海镇一直在支持仙台藩跟幕府唱对台戏,但没想到对方对德川幕府的影响力也如此之大。

  1793年7月28日,VOC总督奥弗斯特拉腾面如死灰的在投降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他知道,曾经叱咤风云的“海上马车夫”时代已经结束了,而随着这场爪哇战争的崩溃衰落,荷兰人一定会成为欧洲各国轻视的对象。

  北海镇方面出席荷兰人投降仪式的,是担任前线指挥官的何喜文。赵新对此实在没兴趣,他直接以北海军司令部的名义授权。

  当曾经的海盗头子用毛笔颤抖着在投降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后,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自此对赵新更是死心塌地。何喜文知道,自己将会因此事而青史留名,甚至是流芳百世,总算是对得起祖宗了!

  从头到尾经历了西爪哇岛的这场战役,让何喜文深刻的理解了北海军的体制,从不习惯到逐渐适应。过往他所想象的亲兵和私人营头根本不存在,最多是有个贴身的警卫。

  他这些日子跟手下的参谋聊过才知道,北海军连级以上所有军官几乎全参加过赵新的军官培训课,忠诚度极高。只要军政部下达调令,任你跟底下军官混的再熟也白搭。哪个主官敢不服从命令,副手可根据制度直接拿到指挥权,主官直接身陷囹圄,等待他的将是军法的裁决。

  何喜文已经有段日子没见过他那群海盗兄弟了,想起以前在昆仑岛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时光,让他时常感叹物是人非。不过他也明白,以他如今的身份再去广南嘉定,阮福映恐怕得扫榻以待。

  就在爪哇岛战事的结束的同时,一直坐镇宁古塔的邓飞也获得了赵新的授权,他命令手下三个团和从阿勒楚喀抵达打牲乌拉的两个团,对盘踞在吉林乌拉的清军发起总攻。

  此次战役的目标是在入冬之前,将北海军南部的防线推进到浑河,直抵柳条边墙的威远堡和英额门一线;西部则是越过边墙的伊通门和赫尔苏门,占领在本时代依然属于郭尔罗斯前旗的长春镇。

  如今北海镇的新政权在齐齐哈尔、阿勒楚喀和呼伦布俞尔等地逐渐站稳,入夏后,大批民政干部到位,开始在各地清丈土地,开展土改工作。是以除了亦民亦军的江藩需要带领部队继续驻守呼伦布俞尔,李睿的两个团就腾出来了。

  面对北海镇的迅猛攻势,吉林的清军要么仓惶逃命,要么直接成建制的投降。要知道从北海镇发起“春季攻势”至今已经四个月了,驻守在吉林的陕甘绿营和各部八旗兵在经过了北海军大炮的百般蹂躏后,已经完全躺平,活脱脱一副早死早超生的架势。反正也打不过,不就这么点儿事么......

  当北海军再次“入侵”的消息传到京城后,与朝堂上忙于应对形成对照的是,宗室内部关注的是都尔嘉的死。

  北海军公审吊死都尔嘉,首开明正典刑诛杀爱新觉罗宗室之先河。此人虽说是塔拜一系的后人,可他总归是努尔哈赤的直系子孙。赵新敢这么干,不啻于赤裸裸的扇爱新觉罗家的脸,让一干宗室内心惶惶,坐立难安。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