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农会初兴地主惊_乾隆四十八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七十五章 农会初兴地主惊

第(3/3)页

尚跑不了庙,只要农会立起来了,这地不卖也得卖!

  另一边,白广德父子天蒙蒙亮就坐着骡车上路,等到了上庄村已经是午后了。

  上庄村在牟平城东部,从明代开始就是宁海州最大的村落,其中八成以上的人家都姓于。上庄于氏在明清两代先后有上百人考取进士、举人、生员,妥妥的世家望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出了一门四进士的于齐善家。

  于家大院是一座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老宅子,前后三进,又有东西跨院,全都是用又大又厚的青砖修造。虽然经过几百年风雨日晒,可因为一直精心维护,砖石却还结实。院子里青砖漫地,有瓦房、有过厅、有木厦。墙山很厚,上面长着一片片青色的霉苔。一棵老藤萝攀援在桲椤树上,叶子又密又浓,长的很是茂盛,遮得半个院子荫暗凉爽,反倒是桲椤树被缠的半死不活。

  别看白家在垂柳村是个大地主,可他们跟于家完全没法比,父子二人等了一顿饭的工夫,才听见屏风后传来一声咳嗽,心知于老爷出来了。

  于齐善今年五十开外,头发胡子半白,虽然很瘦,可两只眼睛很有精神。此人十五年前中了举人后,曾给山东布政使于易简当幕僚。谁知乾隆四十七年“国泰贪污案”事发,于易简也跟着一起完蛋,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抽身而退,从此便绝了官场的心思。

  当得知白广德父子来意,同样被工作队搞的一肚子气的于齐善也是抱怨不止,甚至还让管家把他昨天写的一副对联拿给二人看。

  上庄村于姓宗族势力庞大,由于山多地少,再加上土地兼并,差不多有六成的村民都是佃户,日子过的非常穷困。问题是于齐善是族长,可以动用宗法惩治族人,所以虽然对农会充满希望,但谁也不敢当出头鸟。

  驻村工作队对此情况心知肚明,为了打破僵局,给于齐善施压,便跟宁海州军管会申请器材,随后在村里架起了两处高音大喇叭,分早中晚三个时段,要么宣传农会的好处,要么就宣传减租减息的政策和惩治条例,搞的于举人头大不已。

  经过连续四五天的广播,贫苦户们终于明白一切有军管会撑腰、有赵王爷撑腰,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于是当召开动员会后,上庄村有一半的人家都入了农会。这可把于举人给气疯了,要知道他家可是有两千多亩地,这要给收了分下去,以后村里就再没人听他的了。

  管家很快就回来了,白应忠接过来打开一看,只见上联是“农运宏开,稻粱菽,麦黍稷,低头一地杂种”;下联则是“会场广大,马牛羊,鸡犬豕,抬眼满座畜生”;横批则是“斌尖卡傀”。

  白广德只读过几年私塾,没什么学问,可他儿子白应忠却是个生员,虽说是捐的吧,可也多少有点墨水。他看到对联后连声叫妙,对于举人的文采钦佩不已。

  白广德一头雾水的指着横批道:“大哥,恕小弟才疏学浅,这是啥意思?”

  于举人心道你还好意思说“才疏学浅”,草包一个还差不多。要不是你爹是个举人,当初说什么也不会把庶出的女儿许给你。他随即望向外甥,微笑道:“应忠,你给你爹解释一下?”

  白应忠知道舅父是在考自己,于是面带喜色对父亲道:“父亲请看,舅父的这副对联头两个字合在一起便是‘农会’二字,上下联意指农会就是杂种、畜生。”

  白广德恍然大悟,伸出大拇指道:“骂得好!”

  “至于横批更是妙不可言。您看,‘斌尖卡傀’这四个字拆开了就是‘文武、小大、上下、人鬼’,舅父这是斥责农会是不文不武,不小不大,不上不下,不人不鬼。”

  “好好好!”白广德心想这对联真好,读书人连骂人都藏着掖着,满处透着学问。可激动过后,他还是问出了最关切的问题:“大哥,您说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哼,他们这是在自毁根基。尾巴藏了半年,终于露出来了!”于举人一脸愤愤的道:“自古有云,官不与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此上天之理,而亦太古之道!”

  白广德听的一头雾水,正要转头看向儿子听解释,就听自己的大舅哥继续道:“你父子且放宽心。实话告诉你们,如今别说宁海州了,文登、荣成、海阳等地的士绅对此皆是义愤填膺。他们这么干,各地士绅都要群起而攻之!”

  “您的意思是?”

  “哼哼,且容他们嚣张几日,一旬之后就见分晓!”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