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备受精神打击的英国人_乾隆四十八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零九章 备受精神打击的英国人

第(3/3)页

战列舰,并派员培训,以便后面的五条二级风帆战舰抵达后,清军可快速形成战斗力。

  之前讲过,满清在广东沿海最大的战船就是大赶缯船。香山协水师营被雷神号痛扁之后,清廷痛定思痛,从福建那边开造了几条同安船,用以加强广东水师力量。

  问题是同安船最多也就装备十门大炮,别说跟三级战列舰比了,就是连康熙时期的鸟船也不如。

  当年施琅为了进攻台湾,建造了八十多艘鸟船,其长度普遍在15丈左右,载炮20门以上,且船底有金属包裹。

  由于广东水师提督衙门下辖的各水营均无法停靠这么大的战船,于是英国人只好将“狐狸号”开进澳门停靠,等待和两广总督衙门的交接。

  可是因为当时台湾林爽文叛乱,清廷各方调集兵马镇压,孙士毅带兵去了潮州,而福康安当时也准备率大军渡海,所以接受战舰的事就拖了下来,直到孙士毅回到广州,这才开始着手交接。

  新船到了,首先就是起名字。“狐狸号”对满清官元来说是决不能接受的,于是经孙士毅拟定,报乾隆批准,这艘用于训练的三级战列舰便被改名为“定北号”,寓意平定北海镇。

  接下来事一件接一件,让东印度来的英国人目瞪口呆。

  首先是停靠营地的问题,大清朝的军国利器是不可能放在澳门的。之前孙士毅奏请乾隆批准,扩建了香山协水营码头。同时还在码头附近修建了一所大宅院,用于给东印度公司派来的训练人员的居住,并配备了厨子、下人等服务人员。为了不让英国人感到寂寞到处乱窜,孙士毅还特意安排了一个戏班。

  所以你明白的,一群英国人天天在宅子里吃饱喝足,然后就是咿咿呀呀的戏班开锣。问题是这么着一天两天还行,几个月天天如此,英国人听戏都快听吐了,最后干脆提出把戏班请走,我们不要了!

  接下来,战船入港后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开始训练,居然是装修。两广总督衙门和水营提督衙门的人在看了“定北号”的内部陈设后,认为实在粗鄙不堪,于是便开始更改装饰。

  在风帆船的外部,一群画工船头和船尾按照中国船的样式画上了大量的彩绘,有龙、老鹰、狮子、劈水纹等等乱七八糟一大堆。

  尾部的船长室里,原有的航海图桌和一应家具全部替换,巴洛克风格的门窗全部更换。等两个月后英国人再次登上“定北号”,愕然发现船长室内雕梁画柱,墙壁上挂着一幅幅看不懂的中国水墨画,家具也都换成了雕刻极为繁杂精美的紫檀木床榻、太师椅和八仙桌,地板上还铺设了极为华丽名贵的兽皮和地毯。

  幸亏在床榻的右两侧的靠墙位置摆放了两个兵器架,上面插着很多根本叫不出名字的武器,看上去杀气腾腾,否则英国人一定以为自己是上了一条游艇。

  再接着就是等待船员的到来,英国人又等了好几个月。

  跟满清这边的战船配置不同的是,按照同时期欧洲风帆战列舰的要求,一艘三级风帆战列舰的额定船员人数是490人,一艘二级战列舰的额定船员是750人。当然,这些船员并不是所有人同时都在船上工作,而是要分成两班。

  满清订购了五条二级战列舰和一条三级战列舰,光是水手就需要配置4240多人,而且船上配备了近百门大炮,所以每条船的船长都至少是副将一级才行。

  由于每条船都是一座移动的火炮堡垒,属于军国重器,因此乾隆特意安排了满八旗将领担任各船的船长、大副、和枪炮长职位,光是从八旗中遴选这些人就花了不少时间,因为待遇好,职责重,朝堂上各方势力为了这些位置恨不得打破了头。

  在确定将领人选的同时,乾隆又传谕从广东、福建和浙江各地水营挑选精壮水勇,组成了一支八千人的水师部队,由东印度公司派来的英国人进行训练。

  为了能在训练时方便交流,两广总督衙门又通过十三行招募了一批翻译。

  好不容易熬过了大半年,等英国人觉得终于能开始训练的时候,让他们无法理解的事又来了。

  甲板上用于报警的铜钟给撤了,满清方面认为“钟”意味着“玩完”,太不吉利,于是换成了鼓号手。

  这边喊着全员警备,那边就开始敲鼓吹唢呐;船只出动改成了吹海螺号,撤退变成了敲锣,刚开始操练的时候,甲板上那叫一个乱啊!

  鼓乐喧天,旌旗招展,就差鞭炮齐鸣了......

  这尼玛可把英国人给别扭坏了!足足过了一个多月才算适应,之后又反复跟满清官员交涉,最终精简了一部分。

  然而最让英国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些被大清国皇帝从各地调派来担任船长的高级将领们,绝大部分人居然连游泳都不会!

  到了这时候,东印度公司来的这一百多号人已经彻底没脾气了,爱怎么滴怎么滴吧。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