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临大沽口_乾隆四十八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临大沽口

第(3/3)页

大的火炮时,都啧啧称奇。

  “好家伙!这得有一万斤吧?”

  “看上去不止。”

  “你说这炮能打多远?两公里?三公里?”

  赵新摇头道:“说不好,对这玩意没概念。估计要是抬高到45度,能打十几里。”

  邓飞叹道:“乾隆可真够下血本的。”

  “家门口嘛。”

  邓飞好奇的问道:“哎,你说乾隆这次会不会跑到避暑山庄去?”

  赵新摇头道:“那是他重孙子才会干的事。当初道光都没跑,乾隆更不会跑了。”

  当天深夜,从天津而来的一骑快马飞驰,等骑手来到圆明园大宫门外时,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连座下的快马也是口吐白沫。

  负责执勤的火器营兵将看到对方身上那个包着黄缎子的奏折匣子,急忙过来搀扶。那骑手喘着气道:“军报!十万火急!”

  不多时,信使便被送进了园中挂甲屯的军机章京外值庐,负责值夜的军机处满人章京听了骑手的禀报,顿时被吓的魂不附体,连忙派人去请和珅和刘墉等人。

  乾隆时期军机处在圆明园的办公地点有两处,一是挂甲屯,一是冰窖上坡,共有房屋一百多间,满汉章京分别居住。这些日子乾隆移驾圆明园后,和珅、王杰、刘墉等人便都住进了这里,以便随时听候召唤。

  刘墉睡觉很轻,值夜的章京刚一叩门,他就醒了。接着外面的灯笼光看向桌案上的座钟,时间才凌晨三点多。

  他披上蟒袍,走到门前问道:“什么事?”

  “刘大人,不好了!赵逆的大船打到天津了!”

  “什么!”刘墉两眼发直,顿时睡意全无,急忙开门招呼下人伺候自己梳洗穿衣。趁着家中下人帮自己穿衣的工夫,刘墉心想别说了,那五条炮舰肯定打输了,就是不知道损失如何。

  现在最大的危机是天津城内根本没多少兵,拢共才四百多人。要是赵逆打破了大沽口,进犯天津,城池根本守不住,也不知道福长安那里怎么应对。

  半个时辰后,嘉亲王颙琰、和珅、王杰和刘墉全都赶到了军机处的值房汇合。众人一个个脸色阴沉,颙琰沉默不语,右手成拳,捏的骨节嘎巴作响;和珅皱着眉头,手指轻轻敲着椅子扶手;王杰和刘墉对视一眼,低头不语,心里斟酌着一会面圣时的措辞。

  约莫又过了一刻钟,传旨太监来了,乾隆召众人去九洲清晏殿见驾。

  “九洲清晏”在正大光明殿的正北方,位于前湖北岸正中。岛上从西到东一共有九个院子,从南到北有五座殿宇,意喻“九五之尊”;而乾隆的寝宫则是在最里面的九洲清晏殿。

  众人跟着太监一路穿过各处甬道和石桥,到了圆明园的大门处,里面已经是灯火通明。等走到后面的九洲清晏殿门口,七十八岁的乾隆已经端坐在殿中的须弥座上。

  群臣以颙琰为首,低头进殿后一甩蟒袍上的马蹄袖,齐齐跪倒,叩首道:“奴才(臣)给皇上请安!”

  老迈的乾隆半天都没说话,过了好一会,众人才听他用嘶哑的嗓音道:“起来吧。”

  到了这时,众人微微抬眼看去,只见乾隆手中捏着福长安的那份告急奏折,面容枯槁。这一下,众人又跪了下来,叩首道:“请皇上保重龙体!千错万错,都是奴才(臣)办事不力。”

  “都看看吧,眼下这个局面,该如何应对。”乾隆说罢,就将福长安的折子递给太监,让众臣传阅。等众人挨个看完了,这才知道大沽口外的详情和福长安的应对措施,顿时一个个忧心忡忡。

  颙琰跪在地上回道:“儿臣以为,当立刻调集河间、正定、大名各地兵马赴天津备战,调宣大、怀来、张家口各地兵马进京勤王。”

  乾隆点头道:“还有么?”

  和珅道:“奴才以为,应派人先行与赵逆所部见一面,搞清楚他们目的何在。若是图谋天津,威逼京师,那就是拼死作战也要据敌于海上。若是因为别的......”

  王杰道:“和中堂,赵逆的大船都杀到天津了,还能有什么原因?”

  和珅道:“王大人难道忘了?之前从熊岳镇发来的急报中说,赵逆的大船在复州强卖大豆......”

  殿中众人一听,心说哎呀!怎么把这事给忘了?

  难道是因为皇上派船攻击,打乱了赵逆买大豆的事,惹恼了对方才兵发天津的?

  问题是这话谁也不敢说啊,因为派舰队出击的命令就是乾隆本人下的。

  王杰又道:“和中堂,赵逆是朝廷叛逆,我大清与其势不两立,岂能跟他们折节相见。”

  和珅也不理会王杰,而是向乾隆叩首道:“皇上,眼下炮舰上可是有英吉利人的。不如让他们帮着试探一下,咱们可派员乔装随行,查探贼人动向,也好做出应对。”

  乾隆听了眼睛微微一亮,和珅的建议还是可行的,于是颔首道:“如此,就传谕福长安,让英吉利人去和对方代为交涉。”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