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奸人八术_乾隆四十八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六十章 奸人八术

第(3/3)页

父子自觉能喘过这口气,以便整军再战,不死不休。眼下和珅、福长安、刘墉三位是刚从潮音寺签完协定回来,都是憋了一肚子气,根本没人去注意大冷天在路边跪着的那群人。

  轿厢里,侍立在一旁的刘全掏出怀表看了看,提醒道:“爷,到时辰该吃药了。”

  说罢,便从身上掏出了一个白色的瓶子,小心翼翼的从里面倒出一粒黄绿二色的药丸。和珅接过药,犹豫了一下,随即一仰脖放入口中,又接过水杯抿了一口。

  这,就是他让刘全从惊雷号上求来的药了。药名十分的拗口,叫什么“盐酸米诺环”。

  当时刘全跟着乔人杰上船后乍一听,以为是用咸盐、老醋和大米掺和而成的,心说这特么能叫药?还不如天桥耍把式的卖的那些“大力丸”呢。

  而赵新一看刘全的表情,就知道这位想岔了,于是连解释带教训的数落了对方一通。刘全敢在别人面前撒野,仗着和珅横行霸道,可赵新跟前,就跟只兔子一样老实。

  赵新说的很直白,我要是要弄死你那位和中堂易如反掌,直接登陆抓住他一枪崩了就行,没必要搞那些阴谋诡计。你们老爷对北海镇干了哪些龌龊事他心里清楚,可一不可再,要是再找些江湖人士去北海镇捣乱,我就直接去什刹海府上找他算账。

  一番话说的刘全心惊肉跳,最后拿着赵新给他的白色药瓶和两个长方形礼盒,浑浑噩噩的回到了岸上。

  等主仆两人晚间碰面,先是打开了礼盒,惊讶的发现里面都是小萝卜一般粗的人参,须子又密又长。一共二十根。

  在盒子里还有一封信,是赵新亲笔写给和珅的。信中的内容就说了两三件事:

  第一,那些上不了台面的事要是再搞,赵新就去北京城找和珅算总帐。

  第二,人参的份额明后两年一共是一万斤。之所以这么少,是因为你们朝廷对人参一直奉行“只挖不种”,导致各地的特等、一等参产量急剧下降。至于盒子里的二十根参是北海镇自己种的(买的),和大人不妨试试效果。

  第三,鉴于花鸟岛已经废弃了一年多,明年开始,你们再想买货的话,地点改为济州岛南部。

  和珅看完信不置可否,随即便把信给烧成灰烬。他知道赵新的威胁是真做的出来,只不过不知道对方会采取什么手段。

  至于药瓶,拧开盖子,里面都是圆柱形的药丸,黄绿两色,一共五十粒。和珅借着灯光仔细观察,发现外壳居然是透明的,而且能拔开,里面都是黄褐色的微粒,小大相同。

  这能治“杨梅疮”?

  面对和珅的疑问,刘全肯定了点了点头,说一起去的乔人杰和英国人给的都是这种药。船上的医生和赵新都说了,这药头一次吃两粒,以后每隔六个时辰吃一粒,半个月就好。

  需要注意的是,这药除了“杨梅疮”,其他诸如什么痤疮、痢疾、伤寒、热毒症之类的也能治,只是决不能给孕妇吃;小孩要是吃了,牙齿就会变黄。

  和珅听了眼睛都瞪圆了,心说能治这么多病,那不都成了神药么!

  即便如此,和珅还是没敢直接吃。他先是让刘全找了条狗试了,发现屁事没有;然后又找了个正在闹肚子的手下试了,结果过了半天还真见好。

  这下和珅已经信了大半,想到赵新威胁刘全的那些话和自己又痒又疼的患处,于是便一咬牙吃了两粒。谁知第二天一觉睡醒,便发觉好了很多,这才放下心来,按照赵新所叮嘱的,六个时辰吃一粒。眼下已经过了两天,折磨了和珅多年的病症已经减轻了不少,这让他大为心安。

  北海镇虽然跟朝廷是生死之敌,可是好东西还真不少!想到自己的难言之隐得以解除,和珅那原本因谈判结果而郁闷的心情总算好了一些,回京城的路上能睡个踏实觉了。

  因为北海镇在给期限只有半年,所以一行人还没回到京城,乾隆的上谕便已经发向四川和湖广。

  就在这个冬天里,一群群聚集在重庆城外的纤夫被官府押送着登上了出川的船队;那些躲藏在南巴老林和南山老林的各地流民则被官府用各种手段引诱出山,顺着长江或是陆路向东而行,从此踏上了去往北海镇的路途。

  至此,在乾隆五十四年的这场为了磨豆腐而买大豆的行动中,北海镇最终却兵临大沽口,震慑清廷,借此实现了短时期内从四川大规模转运流民纤夫的计划。

  而这些人,也为北海镇两年之后的跨海东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