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人性险恶_乾隆四十八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七十一章 人性险恶

第(3/3)页

,一名负责每日送菜的挑夫在讯问中露出了马脚,最后承认是他趁厨房的下人不备,偷偷将信扔进后院的。

  “好狗才!”方敬斋冷笑道:“是哪个混账让你把信带进府衙的?速速从实招来!若敢胡乱攀扯,就让你尝尝夹棍的厉害!”

  “老爷饶命啊!小人全招!小人全招!是焦老爷让小人干的啊!”

  方敬斋道:“哪个焦老爷?说名字!”

  “好像,好像是叫焦应元,平日里都称他为焦老爷,是个监生,就住在广储门外。”

  此时负责记录的书办不由一愣,方敬斋看到后也没理会,继续问道:“他给你了多少好处让你干出这等混账事?”

  那挑夫讷讷道:“五,五十个钱。”

  随后方敬斋又问了那焦应元家住何处、如何给的钱、怎么交待的、什么时间、等等,这才命人将挑夫收押。

  此时天色已晚,马慧裕已经回后宅歇息了,有什么事也只能明天禀报了。负责记录的书办将供词给方敬斋看了,正要退下,就听对方问道:“适才阁下神色有异,莫非认识那个焦应元?”

  书办拱手道:“方先生,那位焦监生家里的事从前年闹到了年前,江都那边好多人都知道。您和府尊大人才来不久,自然不知道。”

  “哦?你且与我说说。”

  这年月不管是县令还是知府,到任一地后对地方上的小事根本不在意,除非是发生了大逆谋反或是十恶不赦的案子。虽说幕僚要提前做准备工作,以便上司需要时提供建议,不过他们更关注的是官绅和富商,以及各级官员背后的关系网,也就是所谓的“唯上不唯下”。

  “这个焦监生,真是没法说他。”书办略微回忆了了一下,这才跟方敬斋从头讲述起来。

  焦应元,江都县人,家住广储门外。他家的亲戚里最出名的就是士人焦循,按辈分算是焦应元的堂兄。

  焦家有直系兄弟四人,早已分家析产,各过各的。其他兄弟都能自求温饱,只有焦应元,平日游手好闲,又喜赌博,几年下来,便将所分田产销化殆尽,然后便屡屡向亲兄弟和堂兄弟们借贷,借不到便常出忿恨之语。

  乾隆五十三年,几个债主一起向焦应元逼债,共计白银二千三百两。焦应元还不起钱,于是经中证公议,将他家田园粮房估价为白银一千五百两,交由几位债主拿去变卖抵债。

  谁知焦应元心怀忿恨,遂与自己的好友,身为江都县衙书办的黄能商议,由黄能代写了诉状,于同年十月,以焦应元之母王氏的名义,向江都县衙控告几位债主“诱赌占产”--也就是设局诱惑焦应元参赌,然后一起作弊让他输了个倾家荡产。

  话说焦应元之所以没有以自己的名义去告状,是因为监生参与赌博会被地方学政惩戒。

  孰料焦母王氏知道此事后,指派了次子带着文书前往县衙,说诉状不是自己写的,是冒名捏控。县衙于是将焦应元重重训诫了一番,撤案了事。

  到了乾隆五十四年初,焦应元又因借了堂兄焦循白银三百两去赌博,之后被焦循得知后,便十分气愤的训斥了他。结果焦应元又去找黄能商议,打算以侵吞族中钱粮的罪名控告焦循。

  没成想,这次又是他母亲王氏站了出来,向衙门讲述事情始末,将案子给撤销了。衙门还判决焦应元必须立即想办法偿还欠焦循的银两。

  谁知焦应元的四弟在冲突中支持了焦循,到了去年四月,焦应元就把四弟给告到了扬州同知衙门。理由是四弟从外面带回来的养子,没有资格待继承焦家的财产,应将其逐回原籍。

  然后,他母亲王氏再度出马,先是责骂焦应元挟嫌报复,又让四子和族长一起前往衙门作证。不出意外,焦应元又输了官司,再次被“发学戒饬”。

  后来焦循北上一走数月,直到年前才回来。而他妻子阮氏又是个知书达礼心地善良的,平日只是在家侍奉婆婆,从不理会外面的闲事。

  那书办最后叹道:“黄珏镇焦家,那是世代的书香门第。焦里堂的才学远近闻名,事母至孝,怎么会摊上这么个亲戚!”

  方敬斋听完点点头,便让那书办回去安歇。次日一早,他便将情况跟马慧裕做了禀报,马知府一听也怒了。到了此时,他也估计那焦应元很有可能是诬告。不过事涉谋反大逆,不可能就这么草率撤案。

  “府尊,此事且再给我两天,在下想和那焦应元家周边邻居打听一二。”

  马知府考虑了一下,便同意了方敬斋的请求。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