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备战_乾隆四十八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八章 备战

第(3/3)页

库特人。

  虽然那些雅库特人外表看着很像蒙古人,当他们其实是属于匈奴-突厥的后代;而且与信仰佛教的蒙古人不同,雅库特人大部分都信仰东正教。

  哥萨克兵团抵达后便在城外开始修建仓库和军官营房。从彼得一世时期开始,沙俄军队里就有一项规定,那就是只有团总部的军官可以拥有永久性的营房,绝不给士兵盖永久性住房。

  士兵睡觉去哪?找民宅借宿。

  波利娅家的牛棚里也住进了几个哥萨克火枪兵,他们来了后就向波利娅的舅妈找酒喝,嘴里说着一些无伤大雅的荤笑话,这可把波利娅和舅母吓的不轻,两人愣是连正门都不敢走,直接跳窗户出去。到了第二天,一个沙俄军官到了这里,将那些哥萨克训斥了一顿,波利娅这才壮起胆子出门给牛喂草料。

  1788年的春天比往年来的都早,公历2月份还是一米多厚的冰,到了3月初就已经不能再走人。随着气温的升高,从公历4月中旬,解冻的江水开始带走严冬的冰凌。

  大块大块的冰凌像小山一样顺江漂流,撞击时发出雷鸣般的吼声,冰凌越撞碎,最后变成了像鹅卵石一样的碎屑,向着下游飘去。当从尼布楚到赤塔的江面上连鹅卵石大的碎冰都看不到时,沙俄人的入侵行动开始了。

  乾隆五十二年四月上旬,正在中俄边境巡边的瑷珲协领精钦保接到在额尔古纳河上打渔的鄂伦春渔民报告,说尼布楚城外出现大批沙俄军队和战船,看样子要有大行动。

  精钦保急忙率领百人队前往雅克萨城一带查探,一行人在雅克萨上游的拉夫凯城停留数日,果然又接到边境上放牧打渔的边民报告,说亲眼看见额尔古纳河以西的江面上云集了大量罗刹人的战船。精钦保深感事态严重,急忙派手下一名佐领驾船立刻回瑷珲城报告。

  数日后,接到消息的瑷珲副都统额勒德木布也觉得情况不妙。自从雅克萨一战后,尼布楚那边再也没有沙俄人的军队集结过;就算有哥萨克越境闹事,经过交涉也很快就能驱逐出去。

  额勒德木布决定立刻向拉夫凯城增派人手,他命手下另一名协领率领包括五十名汉军鸟枪兵在内的三百人北上支援,同时派人急报坐镇齐齐哈尔的黑龙江将军恒秀。

  按清制,瑷珲城的驻军本应是三千人,可此时驻防的披甲兵只剩了一千多。除了有少量汉军旗外,其余大部分都是满洲人、索伦人和达呼尔(达斡尔)兵。自从乾隆三十四年起,瑷珲城的驻防八旗多次被乾隆征调南下,打缅甸、打金川、平陕甘回乱......而庆桂北上后为了实施围困北海镇的计划,瑷珲城的驻防八旗又被抽调了一千多人。

  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即便是身为戍守边关的一品武将,身为宗室的黑龙江将军恒秀知道沙俄人要入侵,他也无权从宁古塔把兵调回来。他只有执行权和奏事权,裁决权则掌握在乾隆和理藩院手中。

  根据清俄双方在雍正六年(1728)签订的《恰克图条约》规定,黑龙江将军如果致信或回复尼布楚的行政长官,他必须要先呈文至理藩院,等待奏准、缮拟、阅定、皇帝御览、翻译后才可以发出。以这年月的通信速度,边境事件的处理都是按“年”来算的。

  乾隆五十二年四月十五,公历1788年5月7日,正在拉夫凯城附近江面上巡查的精钦保一行,终于看到了越境而来的沙俄船队。

  入侵者那铺天盖地的双桅帆船和单桅帆船布满了江面,为首几条船上的沙俄水手一眼就看到了精钦保他们的雅克萨战船,随即就围了上去。

  雅克萨战船上,一名水手看到对面双桅帆船上的旗号,连忙对精钦保禀报道:“大人,真的是罗刹人!”

  协领精钦保此时脸上全是愕然,扶着腰刀的右手不自主的颤抖了起来。

  “他们怎么敢!”

  手下一名佐领道:“大人!怎么办?罗刹人的船围过来了!”

  “迎上去!”精钦保看了眼身后的拉夫凯城,城内的狼烟已经升起,耳边传来岸上人群的惊呼、马匹的嘶鸣......

  自己的身后就是大清的子民,身为巡边的将领,他不敢退,也绝不能退!

  “弓箭戒备!鸟枪兵上弹点火绳!大炮装药!准备迎敌!”精钦保对手下大声命令着,既然不能退,那就只能拼死一战了。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