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李朝来客(二)_乾隆四十八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六章 李朝来客(二)

第(3/3)页

时候,从明代北京城归来的使臣便带回了利玛窦的《天主实录》和两仪玄览图。不过那时李朝的士子们还把天主教当作是一门学问,而不是宗教。

  去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九年的时候,在北京接受了天主教洗礼的李承薰,回国创立了李朝的第一个教会,天主教从此在半岛扎根。此时因为教会的规模并不大,信众不多,朝野还都只是好奇。不过等到几年后教会开始宣扬“在神面前,不分男女,不分贵贱,人人平等”的时候,“杯具”就该上场了。

  平等?你让士大夫阶层怎么办?

  当孔孝源三人走到医院门前时,看着进进出出的人,指着外墙上的红十字对平太问道:“赵先生,请问此处是天主堂吗?”

  平太摇头道:“北海镇没有天主堂,这是医院。”

  孔孝源奇道:“那为何要挂着西洋人天主教的标志?”

  平太连忙解释道:“孔先生误会了。这个标志是我家大人创立的,其意是两块染血交叉的绷带,代表着救死扶伤。”

  孔孝源刚要再问,便听身后一个人大声道:“放屁!你家大人如此曲解耶稣基督,是要受到上帝的惩罚的!”

  众人回身一看,只见一个留着两撇小胡子,下巴光溜溜,一头红发的西洋人,穿着一身白大褂,正怒视着自己一行人。

  平太笑呵呵的道:“马医生,何必发火呢?我家大人那是上天降下来的圣人,跟你家耶稣天主没关系。再说了,你们西洋也没有红十字,何必非要说成是什么十字架呢?”

  马卡留斯神父一时语塞,气的鼓着眼睛狠狠瞪着平太。自从他前年年底来到北海镇医院后,一下就被北海镇医院的各种设备和药品所吸引;这里的诊病方式完全不同于他以前所学。于是马卡留斯决定留下来跟洪涛学习,准备学成之后将这些先进的医疗技术带回国去。

  不过一个神父成天穿件黑袍子在医院里晃荡,就跟个幽灵似的,好几次女护士和病人们都被吓了一跳。于是洪涛便劝他换上白大褂,说反正你是想学知识,何必要在乎一件套在外面的衣服呢?于是几个月后,马神父就成了“马医生”。

  因为被逼着每天洗澡,体味淡了一些,同时满脸大胡子被剃光了,白皮肤、大眼窝的马医生还是收到了不少流民女性的媚眼。

  孔孝源对平太问道:“赵先生,你们这里居然还有西洋生番?他,他居然还能说官话?!”

  “哦。孔先生,这位是马医生,是鄂罗斯人。他现在是我们北海镇中心医院的一位医生。”当着马神父,平太就不好直接说“这位是我们的俘虏”,那也太不给面子了。万一下回有事去看病,赶上马卡留斯给看,那报复是分分钟就来啊!

  众人一听原来还是位医生,连忙拱手行礼。马卡留斯理也不理,仰着头哼了一声便走到十几米外抽烟去了。

  平太摇摇头,带着三人便走进了医院大门。一进门,几个李朝人便发现了过道里来回穿梭着许多戴着白色口罩、身穿白色长裙的女人。

  看着一个个婀娜多姿、身段窈窕的背影,三个李朝来客目瞪口呆。孔孝源指着那些女护士的背影,对北海镇的陪同人员道:“这,这,这简直是不知廉耻,连男女大防都不讲吗?!”

  平太和手下的办事员一脸懵逼,迟疑着说道:“她们都是给大家看病的。这跟男女大防有什么关系?”

  “看病的?”几个李朝来客对视一眼,心里都想到了一个词,医女。

  三人心想那位赵新既然连领土纠纷的旧事都极为清楚,莫非此人也学当年的燕山君的调调儿,搞了一群医女出来?

  李尚义吞了一口口水,小声对身边的李斗焕问道:“你说这些人是医女吗?”

  李斗焕摇摇头道:“咱们第一次来,不知根底,还是不要招惹的好。”

  而一旁的孔孝源则心说什么医院啊,这分明就是一间伎馆!这事他懂!

  到了次日上午,感觉收获满满,各有所得的三位李朝来客,终于带着跟班登船回国了。

  回航途中,孔孝源根据此行所见所闻,趁着空闲,写下了一篇《东胡行记》,以此作为他回国向左议政报告的书面记录。结果没想到这篇文字在朝堂和士人阶层中没引起多大反响,反倒是在京商团和松商团中引发了议论。除了二李各自的商号外,其他商号也开始准备货物和船只,准备渡海一探。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