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吉林炮厂_乾隆四十八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四章 吉林炮厂

第(3/3)页

教士叫了过来。

  “安教士,这象限仪用的还好?”

  “尊敬的侯爵大人,这架象限仪的做工非常精致。有了它,射表的制作将会非常容易。可惜只有一架,要是再多做几个就好了。”

  福康安听了只是微笑,并未作答。

  这架“测炮象限仪”还是福康安奏请乾隆仿造的,全大清国也就两个。一台被放在内务府库中,偶尔会拿出来用于京城炮局的新炮射表制作,一台就在这里。福康安这边用完了,回去之后还得交还内务府。

  话说“象限仪”作为火炮施放时的测量工具,自明末已经随着西方传教士来到了中国,只不过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在文献中也少有记载。

  安东尼教士手里拿的象限仪通体用铜铸造。高不到一尺,下接三角形的黑色檀木底座。

  整个仪器由两个90度直角的四分之一圆(象限仪)所组成,底座上设有一个带有刻度的中空方柱。方柱的中间位置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小孔。一个象限仪位于方柱的顶端,另一个呈90度直角位于侧下方。两个象限仪的圆心处,都有一根铜条制成的坠线。当底座放在一个前后左右都处于水平的位置时,两根坠线的刻度都归于垂直零度。

  使用的时候,将象限仪放在炮管末端,通过上方的象限仪坠线的刻度,确定炮口的抬升角度;而中间那个中空的横方柱上有一个小孔,通过小孔与炮口处的星斗吻合。

  这架“测炮象限仪”的先进程度在于,一是以360度分圆体系代替了48度的铳规测量,对火炮发射角的测试精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二是“测炮象限仪”是由正交的两面象限仪所构成,一面可以方便地测定大炮的发射角,同时利用另一面对目标进行瞄准操作。

  恭送福康安一行离开射击场后,安东尼教士继续进行射表编制工作。此时的他一方面感觉很幸运,终于能离开封闭的修道院,跟随大清国那位著名的侯爵大人来北方一游,顺便记录一下沿途的地理风光。

  别看第七届“沙俄驻京办”拢共才十名教士成员,屁事一点儿都不少,成天就是内斗,矛盾冲突相当多。例如,“驻京办”副主任奥尔洛夫怀恨正主任--传教士团团长约阿基姆希什科夫斯基,两次写信回国控告,请求把正主任遣返,自己来接替......但是当那位“副主任”还在不停控告的时候,他自己却被首先遣返了。

  可另一方面,让安东尼教士颇为头疼的是,自从去年九月中旬以后,传教团在北京城的处境突然就变得极为恶劣。

  这事吧,主要是因为赵新等人被乾隆当成了鄂罗斯人......

  自福康安兵败之后,小心眼儿的乾隆一怒之下便下令封了北京城的修道院,禁止里面的东正教传教士外出;同时还让步兵统领衙门设置了戒备森严的岗哨,并在使馆的大门上钉上一道死刑令,威慑那些胆敢进入修道院的北京城百姓。

  事情发生后,“驻京办主任”约阿基姆希什科夫斯基十分愤怒,他连着写了三封信托人带回国内,要求严查到底是谁在破坏两国关系。他在信中反复提到,因为某些蠢货盲目无知的挑衅举动,害的他和其他“驻京办”成员成了清帝国的人质,在北京城受到了严格管控,完全是被软禁了!

  众教士私下讨论一番后,认为最只得怀疑的对象就是勘察加的那群皮毛贩子和鱼贩子。想来想去,搞不好就是那个曾经去岛国探险的拉斯托契金干的!

  1773年,拉斯托契金通过在远东的渔业活动,敏锐的感觉到了南方可能有获取巨额利益的机会。于是他用自己的私人财产以及从其他贵族、商人那里得来的赞助,购买装备了等外帆舰“尼古拉斯号”,并且因此行为受到了帝国首相和勘察加当地指挥官的认可,成为了沙俄的一名海军上尉。

  他于在1775年出行前往岛国探险,然而首次航行的尼古拉斯号就在鄂霍次克海倾覆。等第二次时,船队又在在乌鲁普岛附近遇到了台风。1778年,拉斯托契金的舰队成功航行至了库纳施尔岛(即国后岛),并在此地的虾夷人向导带领下,来到厚岸与松前藩展开了谈判,但是不愿意惹麻烦的松前藩表示,贸易的问题只能在长崎谈,也不会为他领航至长崎。

  众教士最终一致认为,就是这个天杀的鱼贩子搞出的烂事!他难道不知道在没有女皇的授权下,私自破坏两国关系是要上绞架的!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