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悠悠岁月(145)五合一_敛财人生[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128.悠悠岁月(145)五合一

第(1/3)页

悠悠岁月(145)

        现在的明光可不是以前的明光了。

        彼此相识于微末。如今看四爷和林雨桐的职位是告了。但说实在的,    明光走到现在的职位也不低了。从当初的公社主任,    到副县、县、又在市里当过市|长,而如今是常务副省。论起权利可也不算是小,    省政府的二把手,是小官吗?

        级别是一样的,    甚至权利上,也是不一样的。

        不过就是他现在面临着退居二线,年龄到线了嘛。而四爷和林雨桐正是壮年,    要是没有意外,    尚且有二十多年的政治生|命。

        再算上如今的级别,将来会走到哪一步?

        这都是不敢想的事。

        因此,    大家在明光身上贴着四爷和林雨桐的标签,    而不是两人身上贴着明光的标签。

        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却是公认的,属于非常亲密的这一类。

        可太平镇的事,是怎么牵扯出一省大员的?

        拆迁?

        太平镇想要拆迁,    短期内是办不到的。

        当然了,下面的老百姓不知道啊,好些人还真就谋划着拆迁的事呢。

        当时的老公社,    后来搬迁了,    剩下的老院子老房子,在还没传出要拆迁的风声的时候,    就都划分上一片一片的给卖出去了。

        当初清丰叫老三买院子,    就买的是这一片的。就是看中里面有当时的盖的平房,    省的花钱盖房子。

        就是这一片地方出了问题。

        农村买卖房屋这种的,很少有当时能办的下宅基证这些东西的。都是合同写了,中人作保了。确实是有这么一码事了,就行了。人先住着。

        至于那些手续证件,慢慢办吧。有时候还是一个村,由村里出面把这些东西一起办下来。

        私人买卖都是如此,诚信上不存在问题。反正都不是多值钱的东西。犯不上混赖。

        试想一下,跟私人买卖房屋都是如此,这跟镇上买卖的房屋,还怕手续办不下来,还怕耍赖?

        交了钱,写了合同,这算是有这码事了。

        镇上倒是没问了那么点钱和地,跟群众闹起来。

        可这里却存在一个特别老的问题,那就是有人举报了,说是这里面存在着侵吞集体资产的事。

        那这问题可就大了。

        怎么就牵扯去侵吞集体资产了呢?

        当时的老公社,前后是棉站。就是收购棉花的站点。当时这个收购站一类的单位,那是比较有钱的单位了。里面又是二层小楼,又是平房的盖了不少。

        当时的公社呢,就是个破烂的院子。

        得是七六年哪一年,下了差不多四十多天的连阴雨,那一年的秋粮整个都烂在地里了。那公社的破院子破房子根本就经不住。而当时的公社主任明光就说,从棉站借一栋二层的楼,暂时作为办公的地点。当时公社是真没钱。而棉站呢,又是真用不了那么大的地方。

        当时的棉站也受公社管,借用个地方,不是大事嘛。

        就这么说定了,公社就挪在了棉站的里面。为了方便办公,棉站的大铁门拆了,进去就是一个大广场,那个时候当地的人都知道是咋回事。

        后来市场化了,棉站跟当时的供销社一样,慢慢的呢,就退出了历史舞台。老职工都不去上班了,或者是直接买断工龄了。偌大一个棉站就空下来了。

        然后公社自然就把那些闲置的屋子利用起了了。

        在公社上班的,基本都能分一间宿舍。什么办公社、会议室的。

        这么宽敞的地方,没必要挤着嘛。

        随着时间的流逝,知道当年的事的已经不多了,公社更是几年换一个书|记镇长的,谁还翻enge    以前的老账?

        后来更是嫌弃这里的房子太老,老房子阴暗,有些老档案什么的都返潮了。于是就整个都搬迁了。镇子通往县城的那条路边,划了一块原来的荒地的盐碱地,做了镇政|府的新址。紧跟着,原来那些紧靠着公社的派出所、电管站、税务所之类的,都跟着搬迁了。靠着新的镇政府盖了一长溜子。而老公社这里这彻底的闲置起来。

        再后来,与其闲置起来荒废了,不如卖了,算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可谁能想到,太平镇还有被拆迁的一天?!

        拆迁就意味着很多很多的补偿款。

        当然了,这都是谣传。

        可下面的群众不信这是谣传啊,反正一个比一个说的有鼻子有眼。

        历史遗留问题,本来是没事的。可这里面却牵扯到一个问题,这个老公社卖了房子,是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的?

        谁的利益?

        棉站那些没买断工龄的,一直就半死不活混到退休的或者还没有退休的职工的利益。

        他们没地方上班,但公职一直在。工资也不下来,大家都回家务农了。

        但如今不一样了,老棉站是集体所有的,有他们这些职工一份的。要是拆迁了,他们才是最该得到补偿的。

        可你们镇政府私自把不属于你们的东西卖了,一没经过我们同意,二我们也没见你们分下来的钱。

        凭什么?

        其实从当时镇政府卖公社,就有棉站的职工跑到省城的信|访局,反应问题。从那时候到现在,都一年多的时间了,一直都没有什么说法。就在违法拆迁死了那么多人的情况下,都没有传出跟明光有关的不利消息。要不然当时明光也不会打电话为当年的老部下找四爷说情。

        也就是说,□□部门并没有把这事当成一个要办的事情来办。

        怎么说呢?

        这事吧,它不好界定。

        尤其是牵扯到enge中的问题。当年的事情不能再往出翻腾了。

        可谁知道呢?就是这么一封被□□部门束之高阁的信,会被有心人翻找出来。

        要翻几十年前的旧案子,矛头对准了当时的公社主任——明光。

        明光给四爷打电话说:“妖风从哪起的我都不知道。”

        四爷手里捏着的一张老三提供的资料,当时购买了公社那一片做宅基地的人家都有谁。

        麻烦就麻烦在,一共卖了十六户,其中一半就跟四爷和明光有关。

        头一个就是清丰。清丰是花了一万块钱的,这事是老三帮着办的。本来不是大事,但这个时候这可能就是一件大事。

        第二个就是老五,老五在那边买了院子,专门收购废品,做废品收购站用的。

        第三个是吴达,这个林雨桐知道,赵爱华有时候带着孙子孙女回老家住。城里的住房毕竟是有些拥挤的。再说了,人都讲究落叶归根,得在老家有个落脚的地方。当时金家老宅边上那半拉子院子太拥挤了。

        第四个是郑有油,别管认不认,他都是四爷的亲表哥。他没儿子,大闺女是亲生的,小闺女是当年抱养来的。给大闺女招赘了女婿,小闺女他不打算远嫁。说的对象是本村的,他给小闺女买个院子就是为了叫孩子离他近便的。

        然后再往下就是明光的亲人。

        钱翠翠,就是当年跟着桐桐养猪那姑娘,一起做过临时工嘛。后来成了正事工,当着养猪厂的厂长。

        她在县城有房子,不过长期在镇上,就在镇上买了院子。专门挑房子少空地多的,自家种种菜养养花,觉得比住在县城美。

        还有她弟弟钱进宝,都跟她一样,在镇上安家。另外边上还有钱进宝的小舅子还有钱翠翠的小姑子。都是城里人,因着太平镇离县城近,如今路好,骑自行车几十分钟就到了,感觉回来种菜择菜不比去菜市场麻烦。

        剩下的八家,或多或少的,跟村上或是公社的领导有些沾亲带故的。

        这里面未必就存在贪污,毕竟这是要花钱的。清丰那么是平房的院子,只花了一万,那些带着二层小楼的,没有三万拿不下来。这得掏真金白银。

        好些人不是没看中地方,是一把拿不出那么钱来。

        而像是清丰这样的,就算是当时拿不出来,他三叔都替他垫付了。

        有三两个得力的亲戚,能倒腾开钱,就不至于叫好机会从眼前溜走。

        可要是拿这个去查的话,其实不用查,只把谁谁谁的关系都标注上,大家一准都会觉得这里面有问题。甚至心理阴暗的还会猜测,说这是不是四爷和明光提前知道要拆迁的消息,特意拉拔自家人的。

        尤其是金家,你看,算起来是老大家一院子,老五家一院子,连老五原先的继子都有一院子,然后就是表哥……

        可是天地良心,这事要不是这次的事情大,四爷压根就没管,更不可能提前知情。

        要是别人真往这一方面想,这绝对就是大事。

        很容易引起民愤的。

        四爷就跟明光说:“如今不管这妖风是怎么起来的,从根上把这个漏洞补上,才是问题的关键。”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今就是要先补上缝隙,然后再查查,这只苍蝇是哪里来的?

        可如今都知道要拆迁,房子地会很值钱,这股子热潮越来越炙热了。

        四爷就说:“不拆迁……”他的眼神幽暗,“太平镇往上追朔,历史可推至隋朝。唐朝时,又是边防重镇,明朝时期修建了城郭,城墙直到enge时期才被损毁。如今,开区已经将旅游业展起来了,那么,为什么要拆迁太平镇呢?复原古镇的面貌,展旅游业。不是有很多人认为,不该拆迁,怕拆迁之后坐吃山空嘛。如今咱不拆迁了,旅游做的好了,就是一个聚宝盆。也是长久之计。”

        不拆迁?

        事情反倒是好办了。

        谁都知道要是镇子展起来了,对大家是好事。但这钱却再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想一来就换个几百万的美事,绝对没有。

        要是有头脑的,就知道给家里改建那种民俗屋,给自家果园改建成采摘园。但懒的动的那一伙子,那就对不住了,你的日子该咋过还是咋过吧。

        他这么一说,明光就知道怎么操作了。

        他沉吟了一下就说:“公社的那片地,还是要退回去的。”

        四爷就知道他的意思,“我心里有数。”

        不就是给金家的自己人做思想工作,叫他们主动放弃买的那个院子嘛。

        四爷就叫了清宁商量,这孩子当年在省城周边的村子里,买了个空院子。当时的手续还是林玉健帮着办的。后来,城市扩建。村子成了城中村,再过了几年,拆迁了。

        那个院子一共分了三套六十平米的安置房,一直就闲置着呢。清宁拿了钥匙,连看都没看。

        其实从头到尾,不管是清丰也罢,还是老五也罢,这些人没一家是因着四爷的关系才买到的。可如今,却又不得不把这些给吐出来。

        要是非死咬着不放手,当然也没问题了。那是公社的事,你们卖的对不对?

        但这无疑会把事情闹大。

        其实,这次真是四爷和林雨桐连累了他们。

        叫人家放弃,就得拿出补偿。

        四爷叫了清丰和花花过来,把事情说了,然后就说:“放弃那边的院子,给你们一套秦市的房子,两室两厅,六十平的。”

        花花就先乐意了,有房子就叫自家爸妈去省城住了,然后孩子以后上学啥的,都好。

        林雨桐就先把话给说清楚了,“以后那边的镇子要是展旅游,可能会有不错的前景。而现在谁都知道院子值钱,轻易不会卖了。”

        花花点头:“知道!但是条件再好,也得有会赚钱的脑子。再说了,省城的房子什么价?叫咱们守在镇上赚钱,只怕一辈子也赚不回来。再说了,家里的院子是有我们一份的。”真不行,拆半个院子出来,也有落脚的地方,怕啥啊?她戳了戳清丰,示意他赶紧答应。

        到了老五这里呢,四爷就叫老三去问了。问他是愿意要省城的房子,还是愿意要饲料厂前面的门面房。当时英子在镇上开饭馆的房子,一半是老二家的,一半是四爷的。四爷的意思,不行就把前面自家的门面房赔给老五。那地方最繁华,比买的公社那个地方人流量大了。后门挨着后面的巷子,进出个货都特别方便。

        老三把老五单独叫出来,把事给说了。

        老五这回倒是没犟着,“我知道呢。家里没四哥在上面撑着,谁给咱脸。他好大家都好。门面房我就不要了,清雪要上大学的,将来也要在城里安家,秦市的房子我要一套。门面房就算了。”那地方太繁华了,做废品的,其实偏远一点也没事。就是在老二家后头的果园子那划出两分的地方搭建个简易的屋子,都能用。

        还是要套房子更合适。

        而老了吴达这里,吴达更干脆,“四叔,我不添乱。公社把那一万五退给我,就行了。多的我一分不要。”

        但四爷好一分都不给吗?

        明显是人家吃亏了。

        不过他先叫老二去找郑有油,看郑有油怎么选。当年救了清涓之后,两家也都来往着呢。郑有油就说,说这个就见外了。要啥赔偿啊,不要。我就是想叫孩子离我近些。

        这其实就是做了选择了。就是想要门面房。

        那就干脆给了。然后郑有油把门面房给了亲生的大闺女,又找了老三,帮着给他家的大闺女在镇上开了一个药店。进货的渠道之类的都是姚思云帮着找的。铺子是两层的嘛,上面住人,下面开店。把原来的宅子留着,说是将来给小闺女。

        省城还剩下一套房子,给了吴达了。

        吴达在县城的房子小,是由一室一厅一厨一卫改建成了两居室。厨房做了次卧,阳台改成厨房了。如今孩子大了,其实住着是紧张的。尤其是孩子还需要他妈帮着带,就更挤了。如今没有镇上的房子,但却能叫孩子去省城上学的。林雨桐给赵梅打了电话,孩子入学这些事情,就帮着办的很妥当了。

        有他们这一带头,再加上明光的钱翠翠是亲外甥女。做工作比较容易。

        十六户人家,转眼就有八户愿意退。

        剩下的就比较惶恐了。

        老三又找了一个跟他关系好的,用商场的一个柜台的铺位,换了这家伙同意。

        如此,就过了半了。

        事情一下子就好办了。

        这事办的极快,赶在过年的时候,退款全都收到了。

        公社把卖出去的地收了回来。

        其实公社也惶恐着呢,毕竟他们下面的一点失误,却连累了上面那些了不得的人物。能这么快叫一切恢复到之前,那就是万幸。剩下的事情,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去吧。跟他们这些小人物再没关系。

        而且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消息,说是太平镇要复原古镇的风貌。好像是县志都被借走了,找专家去做规划设计图了。

        是不是要复原古镇风貌这个不知道,但县志被借走了,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