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节 威逼利诱_临高启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八节 威逼利诱

第(2/3)页

技术攻关的时候,需要用到鱼脑垂体激素刺激亲鱼排卵,脑垂体的提取和保存技术还是他搞定的,他继续说道:“人工繁育就是字面意思,以后鱼花都从鱼花场里生产出来,不用再去江河里捕捞。基地建成后两年内,鱼花产量至少在你们现有的捕捞量基础上增加十倍,十年内增加百倍。”

  外乡的鱼花自然令乡绅们感到隐隐的不安,但这位新县长实在是好大的口气,竟然夸下海口能让鱼花产量增加十倍、百倍。他们不知道的是,旧时空60年代突破淡水鱼人工繁育技术后,到70年代九江就已经达到了700亿尾产量,更不用提元老院穿越前的5000亿尾规模。

  “只是如今北方天灾不断、硝烟四起,增产这么多鱼花如何销得出去?”有人担心地问。

  “这么说在座的对我元老院的红旗还能插多久没有信心咯?”张枭话里带着些轻蔑。

  “不敢!”

  “草民绝无此意!”

  “那你们大可不必担心销路的事情,不出十年,我元老院必定席卷天下,伏波军的步伐走到哪儿,元老院的鱼花就卖到哪儿。凡有鱼塘处,必有人工鱼,就是远隔重洋的婆罗洲也去得。”在张枭的规划中,九江将与旧时空一样,成为全国甚至辐射整个东南亚地区的鱼苗繁育中心。

  “不仅如此,”张枭起身,扑扇了几下扇子,道:“与我同行的李元老,还有计划同时打造一个蚕桑业改良与推广基地,充分发掘珠三角的资源禀赋,让本地生丝参与到国际贸易体系中去。你们应该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李幺儿今日外出考察去了,张枭便代她谈起了蚕业。

  “蚕桑改良?”

  “在座的想必都清楚,丝绸是广州府的一大产业,粤缎和粤纱远近闻名,行销海外,可惜啊可惜,粤缎之质密而匀,其色鲜华光辉滑泽,然必吴蚕之丝所织,若本土之丝则黯然无光,色亦不显,止可行与粤境,远贾所不取。”

  曾兴祥道:“张父母对本乡物产真是了如指掌。不错,以土丝织者谓之丝纱,价亦贱,佛山纱亦以土丝织成花样,皆用印板,生丝易裂,熟丝易毛,九江茧、龙江茧俱劣。”

  正是由于本地蚕种的问题,蚕丝质量远不如江南,以至于本地知名丝坊不得不采购湖丝作为原料生产粤缎和粤纱。所谓香云纱,也是民国初年的发明,西樵民乐村村民通过对织机进行改进,运用起综的小提花和人力扯花法,创造出的具有扭眼通花团的新品种。此时距陈启沅开办第一座机器缫丝厂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

  陈启沅开办缫丝厂之所以能抢占一部分国际市场,全是靠茧市对蚕茧进行汰选,把优质的茧输送机器缫丝厂通过较高的技术手段进行加工,自然加强了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劣质的茧则卖给足踏缫丝机与手缫机经营者缫丝,其产品投放本地丝织业。从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