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二十三节 集体婚礼(五)_临高启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百二十三节 集体婚礼(五)

第(2/3)页

过去在琼州的声誉,让他意识到,澳洲人或许有种种不是,也或许喜欢吹牛骗人,但是至少眼下百姓们是得了他们的好处的,欢欢喜喜的当起了“大宋顺民”。而他要效忠的大明,却对百姓们没什么吸引力。说来也是:他黎遂球是受了“国恩”的,百姓们又得了什么好处呢?

  正当他为这些事彷徨的时候,集体婚礼的消息通过报纸又传递到了他的眼前。他不得不佩服澳洲人办报纸这个思路。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是不是赞成。只要不想消息闭塞,就得忍受无休止的消息的潮水。而这些信息会悄无声息的改变一个人的看法--这点,黎遂球已经领教到了。从他们入城伊始的的“汉贼不两立”,到“髡贼治理亦有可取之处”,再到最近的“澳洲人得民心”……黎遂球自己都意识到了这种转变远比崔道长的喋喋不休,堆砌名词来得厉害的多。

  眼前这桩集体婚礼亦然。黎遂球对此的观感和宋应升并无二致:好事,但是小题大做。但是连看了几天的专题报道也颇有感触。最终竟然决定出来看看热闹。

  这热闹一看,便暗暗后悔--这也太喧哗不堪了。他占得位置距离大世界广场很近,位置算是极好的,但是澳洲人不许大户们搭棚,也不能陈设桌椅。黎遂球只能站着观望。这也就罢了,因为没法搭棚,自然也不能关防外人。周围的看客极多,挤得他动弹不得,纵然有七八个家仆在旁护持免他受挤压之苦,又有人为他遮荫打扇,这满满的汗臭和热气依旧薰蒸得他不堪忍受。

  好不容易坚持到新人入场,这排场令黎遂球暗暗摇头:真是太阿倒持!对这般走卒百工、娼妓优伶如此之优待,实非新朝应有之气概。澳洲人这般轻慢名器,怕是难成大业。

  正在胡思乱想间,忽然看到了一个熟人:却是张家玉。正要叫他,却见身影一闪,又不见了。

  正想再找,忽然场中乐曲大作。一个高亢的男声回荡在广场上空:

  “请广东大区区长,文德嗣元老为新人们证婚!”

  在方非的主持下,文德嗣从主席台上走来下来,笑容可掬的站到证婚台后,这里已经准备好了一个简单的证婚仪式。启明星旗和元老院旗交相辉映,铺着绣着金黄色“齿轮麦穗圣船铁拳”徽章的大红呢绒台布上除了鲜花之外,另外摆着一本厚厚的皮面《民法典》--当然只是空心的模型;

  元老院做为证婚人,发给结婚证书。这是从临高的“红白理事会”开始便推行的一项制度,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推进现代婚姻制度,建立“婚姻是法律关系”这一概念。

  自然,除了早期之外,很少有元老会有空给归化民或者土著证婚,大多数时候,征婚人都是个小职员而已。但是证婚仪式的严肃性一直是民政口反复强调的。有时候还会突击检查。

  文德嗣证婚的次数倒是不少。一来他一直是元老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