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节 出钱出力_临高启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三节 出钱出力

第(2/3)页

  “土地爷”们知道不管哪朝哪代当皇帝,都少不了他们办差,要说钱财呢,他们又算不上大户,因而没有局董那种惴惴不安的神情,进来了便乱哄哄的跪下磕头。

  “都起来吧,我元老院不兴这套。”解迩仁虽然这么说,心里还是挺享受的。

  “……眼下要做的事,一是治安,二是城防,三是救济。这三样做到了,下面的事就容易了。”

  这三样没什么稀罕的,善后局昨天私下里已经会议过,拿出了一个十一条的善后方案。这三条都在其中,只不过澳洲知府老爷这么说,大家便一起随声附和:“老爷说的是!”

  “现在城中难民有多少人?”

  善后局的局董乔老爷赶紧从袖子里摸出这个折子来――善后局在街上施粥,每日派竹筹,按照这个数字可以大概统计出难民的人口。

  “各处粥棚发出去的竹筹,大约有四千多口。”

  “少了很多了么。”解迩仁一听只有四千多人,不禁松了口气,因为进城前他听朱鸣夏说晚上兜捕出城难民就有一万多人。

  “老爷,这就不少了。”乔老爷愁眉苦脸:天启-崇祯年间整个苍梧县的户口不过6698户,27424人――这还包括了相当一部分的农村人口。

  虽说黄册数字并不准确,而且梧州因为是地区商业中心的关系还有大量的外来人口,但是城区加上近郊的人口也不过三四万多人。四千多难民的比例已经非常高了

  梧州光复之后,出城的难民凡是有家可回的,有亲朋故旧可以投靠的,都已经陆续散去。留下的全是无家可归的两手空空的难民。仅仅要满足这些人的吃住就要花费很大的力气。

  他看了一眼随同一起接收梧州的归化民副主任,问道:

  “确切人数在统计吗?”

  “正在统计,但是难民分的很散,需要几天时间。”归化民副主任说道,“但是乔老爷说的人数差不太多……”

  “现在难民都居住在何处?”

  “大部分散在城内各处寺庙的收容点,另外城外的校场里也收容了一些。不过街道上还是有不少难民。”

  梧州城外有两处校场,分别是在三合嘴和洗马滩,这两处都有原来的明军戍兵的营房。其中洗马滩的校场在城西2.5公里的浔江北岸,距离城区比较远,现在是朱全兴的第三营驻地,而洗马滩的校场则作为明军俘虏的临时关押地,朱全兴把一部分难民也收容在这里。

  “城内外还有什么庙宇之类的大房子可以收容难民的,都要敞开大门收容,”解迩仁加重语气说,“一个难民也不能露宿街头,明白么?!”

  难民在街道上度日,即有碍交通,又有卫生和治安上的隐患。

  “喏!”

  “这就好。”解迩仁点头道,指了一下旁边的秘书,“把包干示意图拿出来。”

  旁边的秘书立刻挂起一幅地图来,原来是梧州城市区图,包括城里城外的街坊都标记的清清楚楚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