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一十六节 打孔机_临高启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百一十六节 打孔机

第(2/3)页

统。所谓分类机,是在串联的多个处理单元中根据读取的打孔信息,驱动不同的卡片送出机构把卡片送至不同的卡袋。所谓复制机,就是两套传动-处理系统,其中一套的处理单元负责读取已打孔卡片的打孔信息,另一套处理单元则是为新卡在相同位置穿孔。而制表机/会计机,则是在处理单元读卡后进行基本统计以及依靠可编程的接线孔乃至控制卡片进行数字-字符转换操作。

  这个部分与动力来源关系不大,更多是机械结构的设计与开发,如果采用电动的方式,传动的稳定性更强,送卡的精度也较高。当然,电力也是根据穿孔卡以继电器进行自动控制的前提,机电式的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比纯机械式的控制系统简单很多,冯诺自己也勉强能搞定,而全机械式的控制设计恐怕要请别人来帮忙了,这是冯诺不大情愿的。

  攻关小组的下一步计划是制表机的开发,制表机大致分为两部分功能,一是数据统计与计算,二是输出结构。数据统计和计算自不必说,机械式计算机的“计算”二字就落在这上面了,是非要拿下不可的课题;输出结构却涉及到了另一个大项目,中文打字机系统。机械口曾经仿制过中文打字机,结果比那个手摇计算机项目好得有限,基本算是堪用。而且,由于解决不了打字效率和背字表的问题,旧时空中文打字机不算普及,除了必要的正式文件和书报等印刷品,普通场合并不比手写油印更方便,远远不能和英文打字机比。

  不过,自动打字机系统还是很诱人的,不仅省去了人工背字表的困难,如果自动控制系统过关,捡字效率也将大大提高。冯诺甚至利用管理计算中心的空闲,为字盘中字表的排布重新做出了优化。前段时间通过的中文编码方案是按拼音排布的区位码,中文打字机字盘的铅字排布主要按部首分类,这都是为了便于人的记忆所采用的排布方式。而自动打字机则没有这个必要,只要以“引字过程的机身的平均移动距离期望最小化”为目标进行铅字排布即可。因此冯诺根据从数据中心中提取的海量语料计算了常用字之间的转移概率,构建了一个庞大的马尔可夫模型,陆陆续续在计算中心里求解了两三个月,才搞出了一套优化的字盘方案,冯诺估计这个方案比旧时空采用的字盘效率要高30%~50%,当然,人工捡字就彻底不可能了。

  冯诺兴冲冲地拿着方案去找中文打字机项目组的人推销他的设想并请求合作,结果很快被一盆冷水浇得灭了火,中文打字机项目组是一伙机械口的元老,无论是目前还是可预见的近期都无意把中文打字机电动化或者自动化,这些人倒是很大方地把相关资料和经验向他介绍了不少,模型和样机也带他参观了一番。然而冯诺这个方案必须依靠复杂的配线结构把区位码变换成字盘坐标,再根据当前坐标算出机身的移动距离,精确驱动电机运转才能达到目的,尽管冯诺不懂机电,也知道这玩意不是在科技树上的位置不是这几年内可以达到。

  这次挫折之后,对于中文输出机构,攻关小组又组织了好几次讨论,最后认为难度较大,决定暂缓开发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