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节 带路党们_临高启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八节 带路党们

第(2/3)页

女们非常熟悉的东西:救济口粮。

  为了给她们熟悉这种口粮,以便有朝一日达到米军在二战期间的C2那样神奇的威力,这些天来一直让海女们帮厨烧火,让她们充分熟悉这一口粮的外观和口味,以便将救济口粮的威名传播出去。

  济州岛的1631年相对风调雨顺,没有发生灾情,但是前些年几乎年年有灾,李朝政府不许济州岛的百姓外流到本土半岛,救济亦不及时,饿死不少人,冒死渡过海峡逃亡半岛的也不少。活下来的人都是长期遭受饥饿的折磨。

  渔村虽然有渔获可以补充食物,但是收购海产的商人盘剥极重,粮食卖高价,鲍鱼海参却不值钱。渔村里的百姓过得是一种非常惨淡的贱卖贵买的商品经济生活。

  长期挣扎在饥饿线上的人,对吃饱饭有着强烈的期望。亦是最可利用,能够爆发出最大破坏性力量的一种动机。冯宗泽用得手段不新鲜,但是一样有效。

  海女们释放出去没多久,很快就把逃亡到山里的村里的百姓们都给动员回来了――大多数人家原本就是身无隔宿之粮,又断了每天的渔获,躲在山里早就捱不过去了。现在听说来得“短发倭”来招抚,也就下山了。

  冯宗泽等百姓们都回来,专门到村里开了个会,要村民们继续出海捕鱼捞取海产,只不过获得的渔获要全部出售给他们:用粮食和其他日用品支付货款。

  百姓们当然愿意――不愿意他们也没有选择:商人们显然不会再到这里来收买干货,除非他们抛弃家业背井离乡的逃走。

  先以经济利益诱惑,再从量变到质变,这是元老院的民政工作的一贯办法。

  处于饥饿绝望中的老百姓是最现实的,谁能让他们吃饱饭,有衣穿,他们就会追随谁,哪怕只是一张远期支票,只要你描绘的出色,照样能拉起队伍来。

  冯宗泽毫不怀疑在他们的润物细无声之下,从渔民村很快就会走出本地的第一批带路党。

  朴德欢和朴德猛兄弟和十几个被特侦队抓到的俘虏一起送到了城山。

  兄弟两人一路上昏天黑地,担惊受怕。不知道这伙奇形怪状的倭寇准备把自己带到哪里去。按照那些岛上流传的恐怖故事,倭寇抓了俘虏之后要开膛破肚,用人心下酒;就算不那么恐怖的故事,也得被带回日本去奴婢。

  相对于前者,后者对这兄弟两人还好接受一些:反正在济州岛也是当奴婢。只是担心语言不通,恐怕很难过日子。当然朴德欢心有不甘:毕竟弄地准备盖房已经花了他不少积蓄。要是给虏到了日本,就得一切从头开始了。

  终于被揭开头套安置下来之后才发觉自己到了旌义县城――他们曾经受济州监营的差遣到过这一带。更让他们吃惊的,旌义县城已经落到了倭寇的手里!城里城外,到处是背着“铁炮”的短发短衣的倭寇。

  暂时没有离开济州岛让他们心情稍安,俘虏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