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文教_1635汉风再起重庆老Q最新章节列表免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八章 文教

第(2/3)页

人的运气也是很重要的。”

  “不过,我等钻研学问,皆需立长志,就是要使之符合积分的思想,假以时日,终将会有所小成!”

  “先生,若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常常处于懈怠偷懒的状况,那么,就我们是不是就相当于是在进行一个反向的微分过程?”一名学生若有所思地问道。

  “不错!”方中通微笑着点头说道:“我们一旦现在松懈了,这个松懈的结果可能要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才能显现。而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是不会自省到是几个月前、前几年的不努力才埋下的今天的种子。在这微积分的概念提出之前,我们以为推力到位移是没有中间过程,我们以为推力就是位移的直接原因。殊不知,这中间还有加速度的累积,还有速度的累积,最后才是物体的位移。”

  “同理,世间所有事都需要一个过程,而从你的出发点到期望的终点之间,其实还有好几座山要翻越,最可怕的事是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当我们不知道这几座山时,就会因为起点到终点的实际情况与你的预期不相符,而放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反馈滞后。”

  “不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以后你们从事各种研究工作中,当你们努力时,心里就会明白要将努力变成能力,需要累积,需要一个过程,而从能力累积到成就,也是需要一个漫长过程的。”

  -----------------

  “方先生大才呀!”王思源一边拱手朝学生回礼,一边由衷地向方中通赞道:“能将如此复杂生僻的微积分概念,通过这般深入浅出的道理阐述明白,我等是自愧不如呀!”

  “王先生谬赞了。”方中通谦逊地拱拱手,“我这些概念,还不是拾人牙慧,在王上那里受到几分启发。否则,以我鲁钝心思,如何能明白何为积分,何为微分?”

  “方先生,勿要这般妄自菲薄。在整个天工学院里,若论对数学的研究和造诣,我等对你皆是叹服的,就是王上对你,也是极为推崇和赞许的。”

  方中通,1634年生,字位伯,安徽桐城人,方以智次子,五岁就傅,九岁入都,但因李自成攻破北京和清兵入关,“旋遭丧乱,困顿流离”,并曾一度改换姓名,十四岁才回到桐城故乡。方以智隐居五岭,并屡遭清兵搜捕而到处藏匿期间,方中通差不多随父一起东奔西走。

  1652年,和幼弟方中履随父亲方以智来到汉洲本土,并一直留居建业,凭其过人的学识,在十年前,便受聘成为天工学院的一名教谕。因受家学影响,方中通从小喜爱数学,天文学。先从汤圣弘(六合人、精天文历法)学习郭守敬《授时历》,后经薛凤祚介绍在南京认识西欧传教士穆尼阁(波兰人,首先将对数传入中国者),并向他学习西方数学知识。

  “方先生,听说你花费十年时间所著《数度衍》已经校对完毕,即将刊印了,届时,我齐国文教又新添一科学巨著呀!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多谢,多谢!”方中通闻言,不由面露一丝喜色,潜心研究十余年,终有小成,并且自己也可以像父亲一样,出书立言了。

  对于各类文人和学者而言,没有比在齐国,更能充分享受学术上和思想上的自由。当然,享受自由的前提就是,不能公然提出反对齐王和政府的各种言论。

  在这个国家,文教方面,提倡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方针政策,对于各种学说和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的不同学派也可以自由争论。甚至可以说,齐国这时期,是数百年来华夏历史上对各种学说和思想最为包容和最为开放的时期。

  虽然,齐国历经三十年发展,向来比较重视那些“奇技淫巧”之类的百工杂学,但对儒学和其他传统学说也并未予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