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章 来自英国的使者(续)_1635汉风再起重庆老Q最新章节列表免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一一章 来自英国的使者(续)

第(2/3)页

中的常用铸币。但英国的铸币与大部分欧洲国家的货币一样,普遍存在“缺斤少两”的现象。

  盖因,铸造的金币也好,银币也罢,会经常在人们手中流转,因而,若长期没有回收重铸,就会磨损得很严重,磨损后的铸币重量下降了,实际变成了不足值的劣币。

  除了自然磨损问题,民间还私自将铸币偷锉或削剪。由于当时金属铸币都是手工打制的,制作较粗糙,铸币的边缘往往不平整,因而一些人就会将铸币边缘偷锉或削剪下来,然后再将其投入到流通中。而这些偷锉或裁剪下来的“边角料”日积月累达到一定量后,就可以重新铸成新的铸币。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一些在铸币厂(主要是受王室控制)工作的铸币师,他们会私底下和商人勾结,偷偷将官方的铸模进行仿制或改造,利用业余时间伪造铸币。商人们将金银条块给铸币师,然后铸币师利用仿制铸模铸造劣质的、掺杂其他金属的劣币。

  为了解决偷锉削剪以及仿造的问题,早在1663年时,英国伦敦的皇家铸币厂开始用机器铸币,对贵金属进行切割、冲压和铸造,并在铸币的边缘打上文字和花纹,并打造了垂直型的边缘,以防偷锉削剪。不过,这些新的机器铸币并没有迅速进入流通,而是因为含银量高、币值稳定,被人们储藏起来了,或被一些商人熔化出口了。

  在17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铸币磨损、偷锉削剪、掺假伪造等现象在英格兰以及欧洲地区愈演愈烈,导致大量劣币充斥于市,其中劣质银币的情况尤为严重,金币也有许多劣币。

  而汉洲银元为了保证货币价值稳定,会经常对磨损严重的金银货币(金币一般很少在市场上使用,仅用于大额交易或跨境贸易才会使用到)进行回收,再重新铸造。

  以齐国控制的金银矿场之丰富,汉洲本土的几家铸币工厂也不屑于故意减少铸币里的金银含量而谋取暴利(铸币本身就是一种暴利)。因而,汉洲银元以成色足、制作精美而在南洋、马来半岛、中南半岛、印度,以及大明、日本和朝鲜等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流通。

  甚至,汉洲银元还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有相当数量的铸币流入到欧洲地区,成为欧洲民众储存的贵金属之一。

  因而,齐国在和包括荷兰在内的欧洲国家进行贸易时,一般会指定使用汉洲银元作为结算货币。外国商人和民间个体若是要在汉洲本土及海外领地短暂停留,就必须将手中的货币按照汉洲大钱庄给出的兑换比率,兑换成汉洲银元,方能正常的进行购物和接受服务。

  而齐国境内的普通百姓和摊贩,一般是不认外国货币的,因为他们无法分辨这些金银货币的成色,也对官方发布的所谓货币兑换率不甚了了,干脆只收汉洲银元。

  陪同的英国东印度公司高级经理西蒙·斯蒂文见状,立即知机地递来一个钱袋,交给麦克米伦子爵的随从,里面装有一百汉洲银元。

  “汉洲的其他地方也如这座小城这般富裕,并充满勃勃生机吗?”麦克米伦子爵问道。

  “麦克米伦勋爵,这座小城只是汉洲众多海外领地的一处。”西蒙·斯蒂文说道:“至于汉洲其他地方是否都这般充满生机,我并不是很清楚。毕竟,我没有去过汉洲的太多地方。但是,他们的政府所在地—建业城,绝对是一座财富之城,创造之都。”

  “财富之城,这个我能理解,作为政府所在地,自然是汇聚了全国大多数的财富,就如同我们英格兰的伦敦。”麦克米伦子爵饶有兴趣地说道:“但为何这个建业城又被称之为创造之都?”

  “麦克米伦勋爵,将建业城称之为创造之都,还是尼德兰人最先提出的。”斯蒂文说道:“因为,在建业城发明创造出了无数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