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交锋(一)_家祖左宗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39章:交锋(一)

第(3/3)页

是容易受潮发霉,这在东南亚、太平洋这些地方可以说是1个麻烦的点,因而近些年,国防军也逐渐开始使用金属弹链供弹。

同时,在考察了德国,捷克等国之后,结合国内的设计,国防军也研制了新1代的重机枪。

只是,第4支队暂时还没有使用改进版的机枪,但金属弹链还是用上了,毕竟,对于国防军来说,重机枪的压制更为重要。

进攻中,国防军的射击组的思路与苏军比较类似,首要任务是压制,其重点是保证射击速度和连贯性,至于精确度,倒不重要,也无需针对特定的人员进行射击。

正所谓“新兵怕大炮,老兵怕机枪”,从对手的角度来说,在弹如雨下的情况下保持冷静持枪瞄准,那是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的,对于经验不足的士兵来说,可能会因此而失去控制,陷入恐慌,并自行撤退。

当射击组通过火力压制了对手后,突击组便会趁着地方火力停顿的时机向前推进。

当然,盲目地穿越对手阵地上极其鲁莽的,1旦友军的掩护射击因更换弹匣等原因而减弱时,敌军便会从被压制的状态中恢复过来,这时突击组就可能遭受到严重的攻击。

因此,在敌军阵地前进时,通常是从掩护物到掩护物之间进行短距离的冲刺,日军称这种冲刺为“躍进”,在日军的教范中,躍进距离通常不超过30米,如果前进困难,则需要进1步缩短距离。

而当突击组成功移动并占据有利位置后,就会换射击组(班组级别)准备进行前进,这时就改由突击组提供掩护火力。

总而言之,在突击展开之前,移动是为了有效射击,射击是为了安全移动。

在不断逼近后,步兵将会在50米左右的距离发动突击,早年间,这其中主要依靠手榴弹和白刃战,如今又增加了自动枪和冲锋枪。

不过,在目前这个战场上,似乎是不需要走到这1步的,意识到被“伏击”(国防军:?)了的法军指挥官立即下令撤退,及时果断的命令使得法军还能够保持着有序的撤退。

而3营的战士们也没有深入追击的打算,小拿1手之后便在班长的呵斥中按下了躁动的心,重新返回阵地。

第3营的主要任务是守,站住脚跟,等待大部队上前,攻克眼前的城市。

而在后方的第4支队也正在以最快的速度赶来,保证能够尽快攻占金兰湾,但考虑到港内的法国海军,这场战斗必然不会那么容易。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法国在这里没有什么飞机,法军在印度支那的飞机数量本来就少,尽管革命开始之后有所补充,但数量也才1百多架,实际投入实战的不足8十架。

究其根源,法军自己1共也就1千来架飞机,刨除1战老古董、各种勤务机,剩下的飞机也就几百架,飞行员素质和数量也不足,而且法国还在削减飞机产能,新飞机的研发也非常缓慢,显然不是1句“经济问题”就能够解释的。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