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90章:计算机
第(3/3)页
生,一个老师。
金陵格致大学的前身是南洋时期,为金陵军械局培养工程师和工人所设立金陵艺术学堂,所谓的“艺术”即“技艺技术”,与后世的艺术并不相同。
在1903年,该学堂升为大学,历史称不上长远。
这台机器的发明也算是时也命也,机械式继电器计算机价格昂贵,性能低下,虽然金陵格致大学也有一台机电计算机,但大多数时候还是需要为兵工厂服务,一般的使用基本不可能。
而理工科的师生又常常要进行枯燥繁杂的计算工作,物理系的一名学生赵延昌在上高等数学课时,对于偏微分方程就感到十分头大,深恶痛绝,就设法寻找解方程的捷径。
相比于研究什么什么“方法”,研究怎样使用机器辅助显然更符合普通人的想法,因而赵延昌便组装了3台蒙托计算机,然后用同一根轴将其链接,共同计算。
这种二十年前的机械式计算机当然是非常慢的,解一个偏微分方程要花两百多个小时,即便继续增加计算机数,也无法解决问题。
还没见过模拟计算机的赵延昌便与算学系陈怀经的舍友一同研究提高数字计算机运算效率的方法,只不过两个人并没有想过昂贵的电子管,而是将视线放在了电容上,准备用这东西记录计算打孔计算机的结果,然后进行处理。
与此同时,为他们上课的教授也对这个问题颇为苦恼,在面对微分方程时,他们所能利用的只有微分分析器,这是一种模拟计算机,看起来有点像台球桌,又有点像印刷机,有几百根平行的钢轴,安放在一个桌子一样的金属柜架上,一个个电动机通过齿轮使这些轴转动,通过轴的转动来进行数的模拟运算。
当然,也可以选择使用其他的物理量进行模拟,在1936年制作得相当精巧的水流积算器。
与数字计算机相比,模拟计算机在这个时代被视作极具发展前景的设备。
但这种计算机显然不适合他们来研究,因而许泽之教授也开始将目光投向电子数学计算机。
机缘巧合下,双方了解了对方的研究,许泽之在当时已经认识到“用电子管这种器件和电路代替机械部件”和“用二进制代替十进制进行运算”的必要性,而赵延昌两人则已经实践了电容记录的打孔计算机,并用其成功完成了方程的解算。
两个学生优秀的动手能力与教授的理论一拍即合,双方迅速研究出了一款电子管计算机,能够解算偏微分方程。
看着面前这台书桌大小的设备,左念微可以看到里面一卷卷凌乱的电线和电子管,散发出的热量让整个房间都显得有些炎热。
不过这都是小问题,如果它真的能起作用,给它建个十座八座空调也无妨。
电子管的昂贵只是相对于一般人来说的,对于真正需要这东西的地方,电子管的价格可比机电计算机划算多了。
“许先生,介绍一下这台计算机的结构吧。”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