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_家祖左宗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88章: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第(2/3)页

等国都在使用库存油,法国还需要德国的援助,因为此前法国能够直接从叙利亚等地获取石油,本土并没有太多从储存。

  只是斯大林并不这样想,他希望德国提供更多的军事援助,尽快的解决与资产阶级政府的战斗,之后再向高加索进军。

  对于苏俄的要求,德国虽然不满意,但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在提供支援的同时,要求红鹰军团准备南下进攻。

  德国目前提供的援助数量庞大,仅武器装备一类,苏俄红军共获得了220辆二号坦克、325辆三号坦克、88辆四号坦克;335门3.7cm反坦克炮、1524门7.7cm野战炮、880门10.5cm轻型榴弹炮、184门15cm重型榴弹炮、32门21cm重型榴弹炮;85万支各类枪械,以及1.7亿发子弹和155万发炮弹。

  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国也在德国的组织下为苏俄提供援助,两国主要是为苏俄的机器、汽车和坦克提供零部件。

  俄国资产阶级政府依然是延续沙俄时期的传统,向法国寻求技术支持,在坦克、火炮方面都具有浓厚的法国特色,施耐德、雷诺等公司也大多参与了俄国武器装备的招标和生产,因此支援起来反倒比德国和捷克更高效。

  这些援助一半以上是无偿的,剩下则是用农产品和矿产抵押的,且几乎都是以成本价交付,运输费用则由德国承担,可谓是实惠至极。

  此外,除了外国援助,红军也在努力自力更生,到目前为止的17个月里,红军下属的各兵工厂、机械厂共生产出了火炮3358门、机枪5.5万挺、步枪195万支、炮弹310万发、子弹12.6亿发,并通过德捷法等国援助的零部件维修和组装了122辆各类型坦克。

  总的来说,1940年的俄国军工业与1917年的俄国提升有限,但双方的组织能力都比沙俄政府要高不少。

  逐渐恢复的生产也让红军兵力迅速增长,在1940年1月达到了300万的规模,与国民军基本持平,这也是斯大林敢于发动春季总攻的底气,也是德国一部分人支持斯大林的原因,毕竟擒贼先擒王,如果能趁着美国未参战的时间窗口扫平东欧,那么稍稍延后对巴库油田的进攻也是可以接收的。

  南方,法国那边还是没啥动作,主要是在进行经济恢复,公社制订了三年恢复计划,准备用三年时间恢复大萧条所带来的破坏。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公社海军正在打捞土伦港沉没军舰,“敦刻尔克”号的损伤比较严重,自然是没得救了,但“斯特拉斯堡”号的情况要好得多,法国人似乎是打算把她捞上来,还有与“斯特拉斯堡”号相撞而沉没的“阿尔及利亚”号重巡洋舰的情况也不错,具有修复的价值。

  在英吉利海峡两岸,双方都在为即将到来的空战进行着紧张的准备。

  英国的地形很好,虽然多佛尔海峡并不算宽,但想要登陆却十分困难,沿岸缺乏合适的登陆场,对于海军力量薄弱的德国一方,必须要先取得制空权才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