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68章:稀里糊涂的第一战
第(1/3)页
1941年2月16日,檀香山时间,凌晨5时整,距离日出还有约一个小时。
“太微左垣”号上,从外面看上去暗淡无光的巨舰中,却是一番明亮。
奉命执行侦察任务的飞行员在熟睡中被喊醒了,一个个睡眼惺忪的,边揉眼睛边往舱室外走。
飞行员洗漱完毕以后不慌不忙地来到了单独的飞官餐厅,享受独属于舰载机飞行员的特供小灶。
侦察任务包括多个方向和多个目标,“太微左垣”号主要负责针对考爱岛进行侦察,经过一夜的航行,甲字一〇、一十一舰队已经将考爱岛纳入了攻击范围,今日的任务也是压制考爱岛的主要航空力量,为明日的登陆行动打好基础。
当地时间5时50分,即将日出,东方的海天交界处已经泛起了鱼肚白,在这片阔达200公里的海域内,七艘航空母舰陆续打开了泛光灯。
飞行甲板瞬间被照亮,已经预热完毕的两架飞机已经缓缓挪动到了甲板后段。
“没问题了,走吧。”
“好咧。”
哗啦一声,舱盖被关上了。
地勤队员举起右手划了几圈,只见座舱中的飞行员举起右手伸展五指,表明准备就绪。
引导起飞的地勤队员挥动小旗子,示意准许加速起飞。
因为这不是作战行动,甲板上没有排飞机,所以航母并没有为了便于舰载机起飞而极速航行,仍旧保持着14节的巡航速度。
四架飞机在甲板上完成加速,冲出了舰艏,然后慢慢拉升,向着已经露出鱼肚白的东方飞去,很快就消失在了夜幕中。
不过,可以看到,后两架侦察机倒是与往常有些不同,可以看出其相较于原先的由俯冲轰炸机改来的三七舰侦有着明显更修长的机身。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国防军对于侦察机还是很重视的,早在三六式战机出来的时候,空军方面就主导研发了新式的侦察机。
最终的成品是玄鸟公司的三九式快速侦察机,这是一款双发战机,1940年10月投产,高空高速性能也相对优秀,单速度指标至少赶上了欧洲的平均水平,6000米高度可达到590km/h。
当然,牺牲也很多,爬升率、机体强度,总之是一款偏科的飞机,但就亚太战区以海航飞机和二流陆航飞机的早期状态,倒也还算是不错。
而海航这边一直比较纠结,一开始让俯冲轰炸机兼任,后面又觉得不行,把武备拆了不少,做成纯舰侦,到最后还是放弃了这条路子,决心搞一款专业的舰侦。
最终东拉西扯,到去年年未,玄鸟公司给出了几架原型机,都是单发飞机。
为了保证高空高速,这些飞机装的是鸢系列液冷发动机,极速倒是很可观,其中最快的在6000米高度甚至能飞到615km/h,因此在试飞后,海军就选择带了几架直接上战场。
毕竟,相比于极速只有500km/h出头的三七舰侦,这个速度确实是难以想象的快。
至于说表现,至少从当天的情况来看,确实相当的不错,两架试制四〇一号机型舰侦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