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二章 判断_大明小学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七十二章 判断

第(2/3)页

造的沙船,然后沿海南行。

        现在听说靠岸后,明天又要换名义上称为渡船的东西,再去双屿岛。

        在海上糊里糊涂地漂了几天,间或偶尔靠岸,严世蕃早已经分不清地理方位了。

        他指着视野里的港湾,对身旁的海商头领徐惟学问道:「这里究竟是什么地方?」

        徐惟学答道:「龙山所。」

        海边与内地不一样,自从禁海之后,宁波府海边都是由实土卫所管理。

        实土卫所的含义,就是卫所既管军民,又管地面,不只是军事单位,还是行政单位。

        比如宁波府沿海设有观海卫、定海卫等等,还有三山所、龙山所之类的单位,每家负责一段海岸。

        所以听到龙山所这个名字后,严世蕃有点吃惊,这应该是很靠近宁波府府城的地方了。

        「停靠在这里没问题?」严世蕃下意识地问道。

        徐惟学哈哈一笑,解释说:「浙东、福建这些海岸,十分曲折蜿蜒,港湾星罗密布,能停船的地方太多了。官府就算要查,也查不过来的!

        再说了,海岸上家家户户都靠海为生,船只停靠一般都没事,安全得很!

        就是那些卫所,难道真不知道实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这些好处里,总也有他们的一份!」

        严世蕃听了后暗暗冷笑几声,沿海走私现象确实很严重,他作为阁老公子岂能不知道?

        但也应该不至于到徐惟学所说的程度,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叫走私了,而是公开贸易了所以话要听三分,徐惟学所说必定有夸大的成分,其目的大概就是影响自己的「倾向」,让自己这个阁老公子更支持他们海商。

        不过严世蕃也明白,没必要与徐惟学对着干,就顺着徐惟学的话,假装好奇的问道:「浙闽沿海当真有这么多人走私?我只听说过走私泛滥,若今日没有眼见为实,真不敢相信竟然到了如此地步。」

        徐惟学有心拉拢这位严阁老公子,也就继续解释说:「靠海为生,不一定是直接参与走私,这里面还有多种路数。

        除了我们这样的海商,还有坐商,并不下海,只负责收购货品,并向海商交易货品;

        又比如有窝主,并不参与贸易,但在港口为海船提供补给获利;还有渔船,下海捕鱼为生的,此外还有盐业,里面门道也很多。

        其中福建和浙江又有所不同,浙江宁波这边陆地坐商和渔船多,而福建操舟下海的海商多。」

        严世蕃确实也感觉收获良多,不禁叹道:「我听说过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若非亲到海上,焉能知道这些?」

        徐惟学不知道继续说什么,就商业互吹几句了,「我看在朝廷中,像严大爷这样的有识之

        士实在太少了!不通实务,只知道闭门造车的人又实在太多了!」

        严世蕃安然接受了徐头领的吹捧,或者他不认为这是吹捧,而是实话实说。

        便又发表议论说:「没错!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既然有利可图,即便是杀头的买卖,也有人做!

        故而朝廷禁海又怎么能禁得住?人心向背在这里,禁海禁来禁去,也只是成了一纸空文啊。」

        虽然严世蕃没什么立场,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还是懂得。

        既然上了徐惟学的贼船,当然要捡着徐头领爱听的话去说了,从刚才一直就是这样。

        徐惟学也补充说:「宁波和福建这些地方山多田少,山地占了七八分,田地往往只有二三分,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讨海的传统。

        而我大明开国以来,这些地方科举鼎盛,做官的人也多了,所以能荫庇地方,这些人的势力不可小觑。」

        严世蕃完全能觉察出徐惟学的心思,不就是想说沿海讨海人背后也有势力,提醒自己不要疏忽了。

        但官场中的事情,还用徐惟学这个外行来教导?严世蕃「啪」的合上了折扇,总结说:「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所以我前几天就敢断定,那秦德威到了浙江后,一定会开海!」

        对这方面,徐惟学还是相信严大爷的,也点头说:「我已经派人先行一步回了双屿岛,将库存的两万匹丝绸都售卖掉!」

        严世蕃也露出了几分向往的神色:「久闻双屿岛大名,也真想去看看什么样。」

        在严厉禁海的前提下,走私基地和贸易中心肯定不能设在陆地上,不然随时都有可能被官军围剿。

        所以那些官府控制力薄弱的海岛,就成了走私贸易的天堂。宁波府外海岛屿茫茫多,其中的佼佼者双屿岛最后成为最大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