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章 是不是天赐良机_大明小学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三十章 是不是天赐良机

第(2/3)页

不经禀报,就随便直接带人到自己面前?

  但被带过来的人马上就自我介绍道:“晚辈吴舂,奉首辅之命,邀请老大人赴宴!”

  刘天和心里暗暗吃惊,不动声色的问道:“你与夏阁老是什么关系?”

  吴舂就如实答道:“乃是翁婿也!”

  刘天和便知道,按照礼节不去不行了。夏言以首辅之尊打发了女婿来请人,无论是谁也要应邀的。

  通过夏首辅急急忙忙又势在必得请人的情况,聪明人基本都能猜出点真相了。

  如果夏首辅没点特殊想法,会有这样表现吗?

  随后刘天和就跟着夏首辅的女婿吴春走了,并直接来到了夏府。

  而且是公然进去的,完全不避人了,估计也是故意想让外人看到的。

  然后刘天和又在夏府外书房等了一会儿,夏首辅才下了直,从宫里回到家中,坐在了刘天和面前。

  夏言一边吩咐仆役准备宴席,一边与刘天和闲聊起来,“松石久镇西北,多著辛劳,实乃元勋戎臣。我向来却少有亲近,是我的失职了。”

  刘天和心里就“呵呵呵呵”了,还差点下意识的冷幽默了一句:前年我任满到京师叙职过,可惜夏阁老不在京师啊。

  然后又听到夏言继续说:“天子信重,两次起用我为内阁首揆,我一直想做些事功,怎奈朝中总有奸人掣肘,叫人不能得志啊。”

  刘天和又想问一句,奸人指的是哪些人?

  客观的说,夏言相教于严嵩,最大的区别就是还有点“政治抱负”的,而严嵩则完全没有。

  或许曾经的严嵩也有一点点的抱负,但是嘉靖十七年的“称宗入庙”事件就像是一道分水岭。

  在嘉靖皇帝强逼之下,严嵩被迫带头鼓吹献皇帝“称宗入庙”后,就与二十年前的张孚敬桂萼之流一样,也背负上了奸佞骂名。

  然后严嵩心中仅存的抱负都被打碎了,此后就是破罐子破摔了。

  当然这一切跟即将致仕的刘天和没关系了,他就是继续听着夏首辅说话。

  夏言转而又说:“近日收到消息,北虏酋首吉囊死了?”

  刘天和终于能开口了,点点头答话说:“确有此事。”

  在近些年的北虏势力里,俺答势力最大,而吉囊则是俺答的兄长大哥,两人共同执掌北虏右翼三万户。

  但在俺答雄起之前,嘉靖初年时,寇边最凶猛的势力就是吉囊了。

  只是近些年来,吉囊渐渐老去,而俺答正值壮年,所以俺答的风头渐渐才盖过了吉囊。

  但兄弟两人没有内讧,俺答渡过黄河向东发展,主攻宣大方向,而吉囊则留在了河套地区,主攻延绥宁夏等三边。

  所以刘天和担任陕西巡抚和三边总督时,多年来的主要对手就是吉囊,一次斩首四百的功绩也是从吉囊这里获得的。

  就是因为吉囊去世,西北边镇压力暂时减轻,短期内不会有问题,刘天和才会借着机会奏请致仕,这样不至于影响大局。

  就是刘天和不明白,夏言忽然提起吉囊去世,又是想说明什么。

  夏首辅说话是直来直往的风格,不会云山雾罩的让别人猜,马上就说到了正题:“趁着吉囊去世,是不是有了复套的时机?”

  刘天和:“......”

  作为一个即将致仕的老臣子,他就是抱着不得罪人,混吃混喝的心态来的。

  却不料,夏首辅居然提出了一个如此宏大的议题。

  所谓复套,就是重新收复河套,恢复河套卫所,把西北边防拓展到黄河北岸。

  三边防线的对面就是河套,所以作为三边总督,刘天和对朝廷关于复套的议论也是有所了解的。

  两年前夏首辅就提出过复套,然后被秦中堂评价为“十赌九输的军事冒险”,然后冷嘲热讽的掐灭了夏首辅的复套提议。

  万万没想到,夏首辅今日居然会旧事重提。

  如果秦中堂在场,肯定又会感慨,历史的惯性真踏马的大;然后又再感慨一遍,夏师傅为什么非要作死?

  刘天和猜测,夏首辅接下来会询问“胜算有几分”之类的技术性问题,所以心里就急剧的盘算起来。

  无论是不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