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九章 平倭乱的方略_大明小学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三十九章 平倭乱的方略

第(2/3)页

到底想干什么?不就是去剿个倭寇吗,哪来那么大的杀心?至于想弄一把尚方剑吗?

        大明朝多少年都只是“便宜行事”,没有赐尚方剑制度了,被你秦德威这么一说,搞得东南问题关系到社稷生死存亡似的。

        秦德威就请教道:“老前辈宦海四十多年阅历丰富,你说说,怎么才能得到尚方剑?”

        王廷相也幽了一默,朝着北方拱了拱手,“这你要去问躺在仁寿宫的那位。”

        如果皇上还清醒着,以皇上的猜疑秉性和对大臣专权的防范心,你秦德威哪敢如此放肆?还敢索要尚方剑,不怕皇上先拿你试剑了!

        “你还是悠着点!”王廷相忍不住告诫说:“在外与在内截然不同,要防范的很多!

        最难过的就是猜忌,无论做什么,都会被人怀疑!你奋勇前进,会被人看成轻敌冒进,你若谨慎行事,又会被弹劾畏敌如虎。”

        王廷相去南京当兵部尚书之前,大部分时间都在地方工作,对此深有体会。

        秦德威对此也有心理准备,“在外做事的难处,莫过于此。若非朝中有强力靠山撑腰,外臣难有成就,幸好我不需要去找什么靠山。”

        王廷相当然懂,秦德威不需要去找靠山的意思就是,秦德威自己就是靠山。

        他还是提醒了一句:“最好不要常年累月在外,那样随着时间迁移,你在中枢的威望也会渐渐流失。”

        秦德威感慨说:“我这就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能随机应变了。”

        此后王廷相催促道:“明日还有关于倭乱事务的朝议,朝廷要听你的筹画方略。你还是早点回家去准备吧,不要胡乱琢磨不该有的东西了!”

        朝廷也是讲究程序的地方,总不能任命了一个钦差,然后就不闻不问了,任由钦差随便去搞事。

        所以秦德威临行前,需要向核心大臣阐述自己的平乱构想,证明自己做事有思路,朝廷没有所托非人。

        于是秦德威就离开兵部,结束了一天工作,回了家去。

        当秦府一干人得知,秦老爷即将领命南下,一去不知多久时,顿时也鸡飞狗跳起来。

        官方有官方的准备,个人有个人的准备,都是琐碎麻烦的事情。

        各房也是各有心事,有想跟着南下回南京的,有想继续女扮男装,跟着老爷出征的。

        即将临盆的徐妙璇摸着肚皮说:“男儿志在四方,我不该阻碍夫君建功立业,只是不知夫君临行前,能否见到孩儿诞生。”

        秦德威顺着答话说:“只希望孩儿懂事,能在这两日及时出来,叫我看上一眼。”

        及到次日,所有内阁大学士和部院大臣汇集在文华殿,听取和审议秦德威提出的方略。

        因为事情干系重大,年幼的太子又被请了出来,坐在宝座上充当一个吉祥物和背景板。

        又因为不是正式的朝会,司礼监诸太监也在场,和大臣一起共商国是。

        参拜过监国太子后,首辅翟銮便代表朝廷,对秦德威问话说:“你此去东南,平定倭乱大概要多久?心中可曾有了方略?”

        其实这是所有人都想询问的事情,大部分人都是好奇,但翟首辅作为朝廷代表,除了好奇之外还有官方沟通的意味。

        秦德威想了想后,答道:“最快也要一年,如果进展不顺利就要超过一年。总而言之,不会比一年更短。”

        这个回答让众人都有些意外,没想到秦德威在这里居然没有吹逼,说得如此保守和谨慎。

        (本章未完!)

        第八百三十九章  平倭乱的方略

        翟首辅又问道:“为何最快也要一年?这个时间可有什么讲究?”

        怕朝臣们不能理解,秦德威就仔细答道:“倭寇往来全靠季风,往往随春夏季风而来,随秋冬季风而去。

        如今正值春夏,大批倭寇作乱,朝廷及地方猝不及防,并不是剿灭时机,再等到秋冬,这些倭寇大概就会退去。

        预计明年春夏,尝到甜头的大倭寇还会再来,若这次朝廷准备得当,或许能剿灭大部。

        所以按我计划,此去东南准备应对的的不是今年的倭寇,而是明年复至再来的倭寇。”

        兵部尚书王廷相带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