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三章 没有秦德威的时候(中)_大明小学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五十三章 没有秦德威的时候(中)

第(3/3)页

马兵部尚书,你能不能拿出点自己的斗志!都这时候了,还到处问秦德威有没有安排!

        但方舍人没法抗命,只能去问了。

        他找张阁老和王尚书问了一圈后,得到的答案是,秦德威依然是没有特殊安排。

        “不能吧?秦板桥怎么可能没有安排?”王廷相喃喃自语,“一定是我漏掉了什么。”

        方舍人懒得再献计献策了,他已经绝望了,就王大司马这样,想帮都帮不上忙!

        也不知道秦中堂图的什么,让王廷相来代替主持军机处!

        这份奏疏公开后,当即引发了朝廷上下的热议。众人所议论的不只是事情本身,还有严阁老在其中表现出来的态度。

        随即就有数名御史跟进,上奏疏支持赵文华,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舆论压力。

        不过让朝臣们感到奇怪的是,“秦党”这边静悄悄,没有任何能值得舆论关注的动静。

        这又使得众人猜测纷纷,难道秦德威离开后,秦党立刻就一盘散沙了?

        如果说竟然连最基本的舆论反击都组织不起来,那未免也太拉垮了。

        还有大聪明分析说,凡事有弊就有利,秦中堂太过于强势,正常时秦党的凝聚力和执行力虽然因为秦中堂很强;

        但没了秦中堂直接发号施令之后,习惯了盲从的秦党人员立刻就束手无策了,组织涣散程度超乎想象。

        过了两日,又到太子上朝的时候,这次没有太后老娘娘捣乱,百官很顺利的礼节性朝见了太子。

        散朝时,阁老严嵩对吏部天官许瓒说:“吏部许久没有召集廷议了,今日你们部院正好将几件事情集中起来一起议论!然后将议论结果,反馈到内阁来!”

        虽然严阁老说的是几件事情,但众人都知道,严阁老真正关心的,只有内阁阁臣是否重返文渊阁一件事。

        于是许瓒招呼着相关部院大臣以及科道官,来到午门外东朝房开会。

        作为外朝之首,廷议一般都是由吏部天官主持的,许瓒也不想废话,直接对众人询问道:

        “有大臣奏请阁臣移回文渊阁,军机处移出文渊阁,内阁将此事付与公论,诸君是否赞同?”

        “我反对!”有人叫道,众人顺着声音看去,不出意外的是王廷相。

        主持廷议的天官许瓒忍不住问了句说:“大司马有什么理由?”

        事不关己的他也很好奇,王廷相能编出什么样的理由来。

        王廷相只说了一句:“如今内廷格局,乃是秦板桥向皇上奏请设定的,诸君最好不要擅动。”

        众人:“......”

        就这?这也算是理由?

        左都御史屠侨忍无可忍,开口道:“秦德威已经不在朝中了!”王廷相强行驳斥说:“秦板桥在不在朝,与内廷格局变动有什么直接关系?”

        屠侨回应说:“正因为秦德威不在朝中了,故而才此一时彼一时也!

        昔日内外共定下五名辅政大臣,虽然大多数人距离储君甚远,其中翟首辅、严阁老、张大宗伯常在西苑无逸殿,张詹事则在宫外詹事府。

        但所幸还有秦德威驻守文渊阁,距离文华殿和东宫咫尺之遥,得以朝夕辅导储君,让储君不至于对大臣疏远。

        如今秦德威离开文渊阁,出任钦差远赴东南,而朝廷其余四名辅政大臣中,无一与储君接近实在是当今最大不合理之处。

        所以我们才要改变内廷现状格局!内阁重回文渊阁就是这个目的!”

        众人听到这里,先是惊讶,屠侨居然给了秦德威一点近乎正面的评论!把秦德威当成了一个正面例子说了两句!

        然后才明白,转折还是在后面。

        但也不能不承认,屠侨说这些话逻辑无懈可击,水平很高,丝毫没有贬低对手,但又论证出了自己的目的。

        总而言之,比王廷相那几句强词夺理至少高出了一个严世蕃的差距!

        于是众人又稍稍疑惑,怎么秦德威一不在时,往常看起来挺弱鸡的屠侨,怎么都变得像模像样,言辞犀利精密了?

        难道秦德威对别人的压制力,恐怖如斯?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