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点儿没变_大明小学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点儿没变

第(2/3)页

方,不是静心读书之处。

  而且这里也是最势利的地方。别人都只会想着利用你,谁会在意你的长远之道?”

  秦德威盯着粗布包裹,好奇的说:“你这里面到底是什么?你我之间还用如此客气,专门带着礼物?”

  徐妙璇解开了包裹,却见里面是一堆大小不同、不太规则的书本子。

  秦德威随手拿起一本来看,却发现是春秋讲解,还是手抄的。在看其它,除了春秋,还有一些四书的。

  看着看着,秦德威不禁恍恍惚惚,仿佛变成了放暑假却被送了一堆习题集的中小学生。

  徐妙璇指着本子解释说:“有位翰林学士当年受了家父活命之恩,一年来陆陆续续从他那里借了一些近年的讲义。

  然后我一本一本的抄录了一遍,对你用处应该很大。”

  秦德威顿时就感到,手里的本子突然变得份量十足。

  不但是因为徐妙璇的这份心意,还有就是这些学习资料本身也太珍贵了,而且也太实用了。

  翰林院的讲义是干什么?是给在经筵上给皇帝讲课用的,肯定是翰林院内部最精华的学术资料,一般不会外传。

  为什么又说实用?南直隶乡试主考官,按惯例都是从翰林院里选派,而会试的考官,很多也是从翰林院里选派。

  所以翰林院传出来的复习资料,对南直隶士子来说,能不实用吗?

  最起码在乡试上,可以让你揣摩着主考官的学术思路去答题,中举概率总能大上不少。

  秦德威不知说什么好,就问了一句:“哪位学士这么......开明?”

  徐妙璇答道:“张潮张学士,不知你听说过没有?”

  秦德威点点头,“听别人议论过,略有印象,是个老翰林了。”

  徐妙璇简单解释了几句:“当年张学士被廷杖完后,还是留在了翰林院,但也没升迁希望了。

  年久资深,一直就在翰林院管着事务,他也不在乎被惩处不惩处的,所以就将这些讲义外借给我了。”

  秦德威恍然,大概明白怎么回事了。

  嘉靖三年左顺门事件那次,去了二百多大臣哭门闹事,翰林院也去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