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筹措_明朝浮生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四章.筹措

第(2/3)页

役出门。

  张纯连忙喊住了他,张纯心道:这县令的架势哪里是去借粮,这是要去抢粮啊,这么干不行的。张纯看到周小白一直没有说话,感觉自己应该问问他的意思,毕竟出了事情,也好多一个人抗啊。

  张纯知道周小白是内阁首辅杨士奇的人,第一想法就是一定要把他拉下水,这样自己在朝廷里也好多一个人帮自己说说话。

  张纯道:“周副使有什么建议吗?”周小白笑道:“张大人,下官就是跟您来学习的,谈不上有什么建议。”张纯可不允许他被这么糊弄过去,也是笑道:“周副使在宁海县的时候可是有勇有谋啊,怎么到了这里就不说话了呢?既然大家都是为朝廷办差,你就不要藏着掖着啦。”

  周小白心道:你已经出了注意,我还能说什么呢?记得《明史》记载崇祯年间江南的茶税才收上来十几两银子,这些官绅故吏都是士人,他们的粮食真的好收吗?如果好收的话,也不会出现只收十几两银子茶税的事情了。

  周小白笑道:“既然张大人要我说,下官可就说了:向官绅故吏强行借粮那是借不到的,下官的意思是我们要想想别的办法。”

  张纯心道:周小白此人年纪不大,却是圆滑的很,既不想得罪人还想着把事情办成,这怎么可能呢?

  张纯做的官职一直都是得罪人的御史言官,就是靠得罪人上去的,所以他习惯性的会认为做事情那就一定会得罪人,这其实也算不得不对。

  张纯道:“周副使,这别的办法究竟是什么办法?你说出来,我们大家商议一下,你看如何?”

  周小白想起了后世村干部那套,便笑着说道:“这样,我们给每个大户送去一面匾额,上面写着慈善之家的名头,然后再去借粮。”说着就把自己的想法详细说了一下。

  周小白的这套做法在后世是见怪不鲜,就是送锦旗。人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名声,这名声怎么来?官府认定的自然就是过硬的。清丰县的这些官绅故吏都是一些致仕的官员地主家庭,他们也希望有个好名声的。

  这注意一说出来,在场诸位都是拍案叫绝,这么简单易行的法子,自己怎么没想到呢?说做就做,当天就赶制出十块牌匾,落款上面刻了朝廷京畿巡视六个字。

  第二天一大早,清丰县的衙役们分头出动,抬着牌匾跟着众位官员前往借粮。

  周小白去的那户人家住在城北,是一位知府致仕的人家,众人抬着牌匾敲锣打鼓的上门去了。

  来到门口,周小白让人鸣响了鞭炮,门子见来了朝廷的官员,连忙回家报给自家老爷知晓。那位致仕的知府听得一脸的懵逼:这是啥情况?连忙出门来看。

  周小白笑着看着这位致仕的官员道:“老大人,下官给你送朝廷的牌匾来了。”那位老大人以为是朝廷有什么奖励给自己,连忙叩拜道:“老臣叩谢朝廷的恩典啊。”

  周小白道:“朝廷知道大人家中这次为了救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