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五章:区别对待的岁禄_皇兄何故造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区别对待的岁禄

第(2/3)页

没得辩驳!”

  在场这几人当中,如果说有人最想扳倒于谦的话,那就应该是秦王了。

  对于郑王,宁王等人来说,他们虽然和于谦结下了仇,但是,毕竟一切都已成定局。

  说白了,朝廷已经收走的田土,不可能再让他们拿回去了,最多也就是此次给于谦等人一个下马威,让地方官员因此惊惧,不敢再插手宗藩事务,然后他们就可以重新继续兼并。

  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做的太过分,否则一旦朝廷再次插手,就麻烦了,所以,想要恢复如今王府占有的田土数量,还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的。

  从这个角度而言,他们当然恨于谦这个硬生生将从他们手里抢田地的人,不过恨归恨,出出气就行了,于谦到底是丢官去职,还是登门致歉,丢人现眼,对于他们来说区别不大,反正,都是震慑地方官,顺便出气而已。倸

  可是,秦王不一样,现如今整饬军屯只是基本结束了而已,所谓基本,也就意味着,其实还有一些地方没有结束。

  具体来说,其实就是陕西,山西的晋藩,秦藩,沈藩,肃藩,还有于谦没来得及去就被召回京的周藩和鲁藩。

  事实上,这也是周王和鲁王在这件事情上如此尽力的原因,其他的藩王是为了出气,他们则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

  于谦一倒,自然也就没有足够分量的大臣,能够继续把这道大政给推行下去。

  这中间的情由,大家都心知肚明,因此,看着秦王这般义愤填膺的神色,郑王不由笑道。

  “看来,那位杜巡抚,给你的压力不小啊?”

  “唔,代王就不说了,沈王那边,应该是被收拾的差不多,而且我还听说,肃王那边,也差不多已经松口了?”倸

  山西,陕西两处,共有五位藩王,秦王,晋王,沈王,肃王,代王。

  代王早早的就主动对朝廷妥协,自不必提,剩下的晋藩和沈藩,天子派了身边的亲信大珰成敬亲自前去。

  这位成公公,早年就是受晋王附乱而被牵连,才受了宫刑,如今成了天子最信任的太监,再临山西,新仇旧恨涌在一起,手段自然狠辣。

  而且他是宦官,所以相对于大臣来说,行事上顾忌就少了很多,这段时间,晋藩的日子难过的很,更要命的是,既然去的是成敬,那就说明,他们到京城来找天子闹,恐怕作用也不大。

  无独有偶,秦藩和肃藩这边,日子也不好过,大理寺卿杜宁挟功调任陕西巡抚,他倒是没有成敬那样的手段,但是,他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人脉广的很。

  人还没到陕西,一帮说客就已经到了,这些藩王们控制军屯,说白了,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地方的仕绅,毕竟,王府的人手有限。

  而地方上的仕绅,又和朝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杜宁是清流进士出身,又有陈循这么个老师在背后撑腰,整个清流基本上都要卖他一个面子。倸

  这些地方的仕绅,不管是朝中有人做官的,还是已经致仕的,总是能找到关系人情,让他们推脱不掉。

  如此一来,就像钝刀子割肉,虽然速度不快,但是却稳妥且难以对付。

  提起此事,秦王的脸色也有些不大好看,叹了口气,道。

  “肃王府,眼皮子就是浅,杜宁不过就是答应,向朝廷请旨,增其岁禄两千石,他便扛不住了。”

  话说的满是怨气,好似两千石是什么小数目一样。

  但是,一旁的宁王却是忍不住吐槽道。

  “秦王爷你话说的倒是轻巧,你秦王府岁禄万石,名下又有良田无数,自然是不在乎这区区两千石的岁禄,可肃王府岁禄不过一千石,朝廷若肯加两千石岁禄,便算是足足翻了三倍,肃王怎么可能不动心?”倸

  在场几个人都是藩王,自然也对各家的情况知晓的很。

  大明厚待藩王,这是不错,但是,真正算得上是厚待的,其实也就是那几家而已。

  明初之时,太祖皇帝立国分封诸王,亲王岁禄达到了恐怖的五万石,但是很快,随着子嗣日繁,藩国渐多,太祖皇帝也意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