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九章:到底图啥_皇兄何故造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八十九章:到底图啥

第(2/3)页

首的吏部尚书,又是天子的宠臣,他的话明显在天子这,还是有用处的。

  但是,也仅仅只是让天子耐下性子来,解释了自己这么做的理由,并没有让天子改变主意。

  当然,天子的这番话,对于在场的大臣们来说,其实说服力并不强。

  因为就连天子刚刚也说了,这些鞑靼部落,是有可能冲动之下,举兵南侵的。

  只不过,以宣府的兵力,鞑靼如今的力量,很难取胜而已。

  但是问题就在于此。

  对于一众大臣们来说,他们所求的,是尽可能的避免开战,因为一旦开战,局势就会变得不可控制。

  虽然说,以鞑靼如今四分五裂的局势,大明应付起来并不会太困难,但是,毕竟战事一起,牵涉的是方方面面。

  一旦杨杰去了宣府,那么开战的可能,就会直线上升。

  这才是他们真正担心的。

  于是,底下一众大臣期待的看着王文,希望这位天官大人能再劝两句,但是可惜的是,王老大人本来就是在其他几个重臣的眼神压力下,被迫站出来的。

  眼下,他劝也劝了,天子也给面子说了这么多,他又不是于谦那个犟驴,傻兮兮的就知道跟天子顶嘴,自然是不再继续上前,而是默默地拱手道。

  “陛下圣明。”

  随后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不再开口。

  仅此状况,底下的一众大臣一阵无奈,心中的忧虑又多了几层。

  要知道,在此之前,天子的种种举动,就很难让人不怀疑,他老人家有想要开战的想法。

  如今对杨杰的安排,更是体现了这一点。

  但是,问题就在于,现如今他们能用的手段,基本上都已经用尽了。

  上回就有不少大臣劝谏,抬出了于谦,总算是把天子拦了下来,但是,从这些日子,天子让兵部和户部准备军械粮草的举动来看,也仅仅只是表面上熄了心思而已。

  到了现在,于少保亲自出面上奏,反而被降旨警告,王文作为百官之首,试图劝谏,但是,也无功而返。

  再接下来,如果真的想要阻止天子,那么,就只能死谏或者扣阙了……

  可是,就算不提这么做的巨大风险,现如今,也没有合适的机会。

  看天子现在的意思,明显就是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他老人家虽然暗中做着诸多准备,但是明面上却并不表态。

  既然没有表态,那么,就算是他们想要进行大规模的进谏,也无从着力。

  如若放任局势发展,尤其是杨杰出面去了宣府,一旦导致双方有严重的摩擦,那不打也要打了……

  这中间的关节并不难想明白,当时,最重要的是,天子对于自己的心思,似乎并没有什么要掩饰的意思,只要稍稍对近些时间发生的各种事情有政治嗅觉的人,怎么也能察觉到一些,更不要提殿中这些在朝堂上沉浮多年的大臣了。

  但是,明白归明白,一时之间,他们却也想不出什么办法。

  难不成,真的要冒这个险?

  一众大臣愁眉苦脸的站在原地,苦苦思索着。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道让人意想不到的声音,却突然响了起来。

  “陛下,臣有本奏。”

  众人循声望去,却见说话之人,竟然是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张輗!

  这位张同知的身份,大家都是清楚的,虽然说文不成武不就的,前半生就是个妥妥的纨绔子弟。

  如果单纯从官职的角度来说,张輗在一众武臣当中,只能算是中层。

  但是没奈何人家出身好,运气又好,随着张辅,张軏接连去世,新任的英国公张懋年纪又小,英国公府的大权,自然也就落入了他的手里。

  作为老牌公府,英国公府在军中的人脉和影响力,自然是不容小觑的。

  借着英国公府的势力,张輗在朝中,不能算是举足轻重,但是,至少也算是一号人物。

  甚至于,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一点是,从当初太上皇南归,到后来的太子出阁备府,这背后,都有英国公府的影子,至于始作俑者,既然张輗是英国公府如今做主的人,自然也就归到了他的身上。

  所以说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