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于少保的决心_皇兄何故造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八十三章:于少保的决心

第(1/3)页

  乾清宫中,随着于谦的话音落下,内阁二人组都不由皱起了眉头。

  虽然说从私人交情的角度,俞士悦和于谦是好友,但是,在这种政治问题上,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他们考虑的自然也不会相同。

  反倒是同在内阁的王翺和俞士悦,只看了一眼彼此,便明白了对方的想法。

  于是,这一次王翺率先出面,开口道。

  “于少保的法子,的确也能应对突发状况,但是如此一来,  朝廷需要付出的代价,恐怕不小。”

  “别的不说,首当其冲的便是财用上的压力,按照于少保所言,备倭军,两江槽军及京军,为了防备边境不测,应当加紧操练,那么势必要停罢一切其他事务。”

  “如此一来,各处的军费势必要增加,再有就是,朝廷诸般需要动用官军的工程,也势必要暂时停罢,整饬军屯固然重要,  但是,因一真假未知的消息,在朝廷之上如此大动干戈,  只怕劳民伤财。。”

  “故此,老夫还是觉得,俞次辅方才所言更加妥当,整饬军屯不急在一时,朝廷既要推行大政,又要保证日常政务的正常处理,不妨待瓦剌使团入京之后,探明其用意,再论不迟。”

  和兵部只管着军务这一摊子事儿不同,内阁管理的事务更杂,考虑问题也更从平衡的角度出发。

  就像王翺说的,如果说按照于谦的法子来做。

  那么其实就意味着,朝廷的各个衙门,要再进一步的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去配合兵部整饬军屯的进程。

  甚至于,这已经不能称之为是配合,而成为了无条件的妥协。

  兵部一方面要推行整饬军屯的政策,另一方面又要稳定边境,那么就要依靠大明内部的储备力量。

  但是问题就在于,大明真正的职业军人,只有大概二十万左右,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在地方上平乱,剩下的一部分则要坐镇各处,以备不测,这些是很难调动的。

  剩下的八成以上的官军,则更倾向于预备官军,除了正常的操练之外,各处工程的营建,劳役,押送粮草,处理地方上的突发事务,镇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