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各取所需_皇兄何故造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一十八章:各取所需

第(3/3)页

故。

  这些人说忠心他,未必是虚情假意,毕竟,他们的父辈兄辈都曾世受皇恩,其中有不少人,也都承过自己的恩德。

  尤其是英国公府,当年先皇重用英国公府,临终之前殷殷嘱托,要英国公府善加辅佐于他,这都是实打实的。

  但是,仅凭忠心是不够的,勋贵世家,最看重的首先是传承,其次是荣耀。

  他们之所以围拢在南宫周围,原因复杂,但是最大的原因,除了不被新天子信任之外,更重要的是,天子百年之后,皇位仍旧会归于朱祁镇一脉。

  十年,二十年,哪怕是三十年的光景,有着世袭爵位的勋贵,都等得起。

  何况,甚至不需要那么久,再过几年,东宫长成,能够在朝中有自己势力。

  那么,太上皇的羽翼,自然会变成东宫羽翼,借东宫之势,他们这些在朝中被排挤的勋臣,自然也能有一席之地。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让渡出一些利益,并不算什么。

  但是,军屯之事,涉及到了他们的核心利益。

  勋贵们之所以能够成为武臣的顶层势力,安坐京城却能影响到庞大的武将边军,究其原因,军屯是很重要的一环。

  他们既接受边将献上的军屯,对其加以保护扶持,也通过军屯拉拢贫寒出身但颇有前途的边将,构筑起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保持自己最超然的地位。

  军屯断了,不仅仅意味着一大笔财源消失,更意味着勋贵对边军的控制力降低,他们多年以来积攒的人脉关系网,将受到沉重的打击。

  所以,必须要反抗,这是这段时间以来,勋贵们的共识。

  勋贵们需要朱祁镇这个太上皇,作为一杆旗帜凝聚在一起,与此同时,朱祁镇也必须维护他们的利益。

  在整饬军屯一事上,他自然也不能有其他的立场。

  毕竟,如今他已经不是高高在上的天子,只是一个退居南宫,有名无实的太上皇帝。

  看着底下众人轻舒一口气的样子,朱祁镇的心绪有些复杂,但还是继续道。

  “不过朕早已有言,回京之后不再干预政务,故而不便插手此事,只能将心中所想,对诸卿一叙,如此大事,尚需经过廷议商讨,方能决断。”

  话音落下,底下诸人神色各异。

  旋即,宁远侯任礼上前,道。

  “陛下放心,臣回府之后,便着手联系各家勋贵,定不会让这等危及社稷之事通过朝议。”

  底下其他的大臣,也跟着随声附和,朱祁镇摆了摆手,这次觐见便到此结束。

  对于朱祁镇来说,他实际上也做不了什么,这次召见,一是为了笼络人心,二是为了表明态度。

  这两点目的达到了,就可以了,别的没有必要多做。

  即便是在亲征之前,他也不是那种事无巨细,样样都要操心的人,大方向定下了,剩下的交给底下人去办便是。

  但是,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有意无意之间,他其实并不想在这件事情上多说。

  说到底,他如今虽居南宫,但是到底曾是天子。

  整饬军屯的好处,他不会不知道,所以,做出如今的这番决断,多少还是有几分心虚愧疚的。

  不过,对于任礼等人来说,这就够了。

  他们需要的,本就只是一个旗号而已。

  对于勋戚们来说,整饬军屯侵犯到了他们共同的利益,但是,即便是在这种情势下,各家府邸的态度也不尽相同。

  有像任礼一样激进的打算反抗的,就有打算卑躬屈膝,换取安稳的。

  似昌平侯府这般明里暗里向天子服软的,在勋贵当中可不止这一家。

  他们这趟进宫,唯一的目的,实际上就是拿到太上皇的这个态度。

  如此一来,对于很多摇摆不定的靖难勋贵来说,说服他们,把握就大多了。

  何况,宫宴的时间也不长,待偏殿的诸臣离开的时候,他们如果没能跟着出去,那么就太显眼了。

  因为这次赐宴没有贵人亲临,所以相对随意一些。

  待得任礼等人出清和阁的时候,已经有几个大臣用完了宫宴,准备离开了。

  于是,回了偏殿,徐有贞趁人不注意闪进了文臣当中,其他几人则是混迹在人群当中,跟着往外走……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l8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